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憲的意思、常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憲的解釋

常法。《書·胤征》:“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 孔 傳:“言君能慎戒,臣能奉有常法。”《後漢書·百官志一》:“ 世祖 節約之制,宜為常憲。”《魏書·食貨志》:“諸方之錢,通用京師,其聽依舊之處,與 太和 錢及新造五銖并行,若盜鑄者罪重常憲。”參見“ 常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常憲”指常法,即常規的法律、制度或固定法則。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穩定性。

  2. 出處與例證

    • 《尚書·胤征》中提到:“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 孔傳注釋為“臣能奉有常法”,體現君臣對固定法度的遵循。
    • 《後漢書·百官志一》載:“世祖節約之制,宜為常憲”,指漢光武帝的節儉制度應被确立為長期規範。
    • 《魏書·食貨志》中強調對貨币制度的維護:“若盜鑄者罪重常憲”,表明違反法律将受嚴懲。
  3. 語言特點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側重表達制度、法規的恒常性與約束力。

總結
“常憲”是古代對固定法律或制度的統稱,通過經典文獻的引用可見其權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查閱《尚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憲(Cháng Xià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常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常指“經常”、“平常”,憲指“法令”、“規定”。合在一起就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規定”或者“常常遵循的法規”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常字的部首是巾(帛),共有五個筆畫;憲字的部首是宀(寶蓋),共有宀三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 常憲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在漢代劉向所著的《說文解字注》中首次出現的。常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無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常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常字的古代寫法是“嘗”,而憲字的古代寫法是“敻”。這些古代寫法已經在漢字的演變中逐漸不再使用。 例句: 1. 我們應該遵守交通常憲,不闖紅燈。 2. 遵循社會常憲,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常憲遵守、常憲法規、常憲制度 近義詞:常規、規則 反義詞:違法、不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