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侈放縱。 唐 白居易 《進士策問》之三:“聞《北風》之刺,則知威虐及人也;聞‘廣袖、高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舊唐書·良吏傳下·任迪簡》:“初, 茂昭 奢蕩不節,公私殫罄。”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宣谕》:“説與百姓每:即今歲晚收務間,各宜節儉,勿事奢蕩。”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湯文正》:“無得使上知 吳 奢蕩,有損德。”
“奢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ē dàng,主要含義為奢侈放縱,形容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揮霍無度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奢蕩”由“奢”(奢侈)和“蕩”(放縱)組合而成,強調生活揮霍無度、缺乏節制 的狀态。常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在物質享受上的過度行為。
部分資料提及“奢蕩”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但未提供具體引文,需結合權威史籍進一步考證。
“奢蕩”多用于曆史文獻與批評語境,既描述個人行為,也反映社會現象。其核心在于對物質享受的過度追求與道德約束的缺失,具有鮮明的貶義色彩。
奢蕩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行為的非常放縱、浪費、過度奢華的狀态。
奢蕩的拆分部首是奴和艾,總共由8個筆畫組成。
奢蕩最早出現在《周書·宗伯傳》中,用來形容宗伯的行為過度放縱。
奢蕩的繁體字為「奢蕩」。
在古時候,奢蕩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奢蕩的寫法為「奢踼」。
1. 他過于奢蕩的生活方式導緻了財務危機。
2. 這個社交圈内的一些人常常奢蕩地花費大量金錢。
奢侈、蕩漾、奢華、蕩然、奢靡
放縱、縱欲、荒唐、浪費
節制、樸素、節儉、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