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幕的意思、使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幕的解釋

指節度使的官署。幕,幕府。 唐 韓愈 《冬薦官殷侑狀》:“﹝ 殷侑 ﹞兼通三傳,傍習諸經,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久從使幕,亮直著名。”又 唐 韓翃 有《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送趙評事赴洪州使幕》《送張丞歸使幕》《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等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使幕”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一個特定稱謂,其核心含義是指節度使、觀察使等地方軍政長官的幕府機構。以下是從漢語詞典及曆史制度角度對其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使幕”指由節度使、觀察使等“使職”官員(即由皇帝直接派遣、負責特定軍政事務的高級地方長官)所建立和管理的幕府組織。它是這些使職官員處理政務、軍務的參謀和執行機構。根據《漢語大詞典》,“使幕”即“節度使等地方大員的幕府”。(來源:《漢語大詞典》)

  2. 結構與組成

    使幕的核心成員稱為“幕職官”或“幕僚”,主要包括判官、掌書記、推官、巡官等職位。這些幕僚通常由使職長官自行辟召(征聘),多為有才幹但尚未通過科舉正途入仕或希望快速晉升的士人。他們協助長官處理文書、刑獄、錢糧、參謀等具體事務。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對“幕府”和“幕職”的解釋。(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

  3. 曆史背景與職能

    使幕制度在唐代中後期至宋代尤為盛行。隨着節度使、觀察使等成為實際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尤其在藩鎮割據時期),其使幕權力極大,幾乎包攬了地方行政、財政、軍事等核心事務,有時甚至淩駕于中央任命的州府官員之上。它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博弈中的重要環節。史學著作如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對此有深入探讨。(來源: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

  4. 與“幕府”的關系

    “使幕”是“幕府”的一種具體形态。“幕府”泛指古代軍政長官的衙署及其僚屬組織,起源更早(如漢代将軍幕府)。而“使幕”特指唐代以後,由節度使、觀察使等特定“使職”所設置的幕府,具有鮮明的時代和制度特征。石雲濤《唐代幕府制度研究》詳細論述了唐代使幕制度的形成與運作。(來源:石雲濤《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5. 文化意義

    入幕(進入使幕擔任幕僚)是唐代士人重要的仕進途徑之一,被稱為“釋褐”之捷徑(即脫去布衣,步入仕途)。許多著名文人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等都有過入幕經曆,其文學創作與幕府生涯密切相關,使“使幕”也成為唐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對象。相關研究可見戴偉華《唐代幕府與文學》。(來源:戴偉華《唐代幕府與文學》)

網絡擴展解釋

“使幕”是古代官職體系中的特定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使幕”指節度使的官署,即節度使處理政務的機構。其中“幕”指幕府,是古代軍政官員的辦公場所。

  2. 詞義解析

    • 使:指節度使,唐代設立的軍政長官,掌管地方軍權與行政權。
    • 幕:即幕府,原指将帥在外駐紮時以帳幕搭建的臨時治所,後演變為固定官署的泛稱。
  3.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唐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 韓愈在《冬薦官殷侑狀》中提到殷侑“久從使幕”,贊其長期在節度使幕府任職且正直聞名。
    • 詩人韓翃的送别詩如《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等,均以“使幕”代指友人赴任的節度使官署。
  4. 職能與地位
    節度使幕府不僅是軍事決策中心,也承擔地方治理職能,其幕僚(如司馬、判官等)多由中央選派或長官自行辟召,形成獨立于朝廷的地方權力體系。

“使幕”是唐代節度使官署的專稱,體現了當時軍政合一的治理模式。其核心含義可通過分解“使”與“幕”并結合曆史文獻得到清晰闡釋。

别人正在浏覽...

邦後比分部屬財虜蟬鬓長話電頃牒桉端審二墨販舂鋒刃負子格律詩海波不驚黃榆信火曆賈怨鏡彩精巧靳貴金辔九解九孔針機葉極戰镌黜枯魚銜索老鼠蹥踡流奔流和麗則緑箨妙香拗項暖火盆旁嚣偏定嵌巉遷奠奇筆窮而後工肉丸子挼曲子賞襟贍用沙魚皮聖胎神聳署議穗選恬靜天顯拓張王八崽子唯心史觀小腸小家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