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卿寺的意思、卿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卿寺的解釋

九卿的官署。《左傳·隱公七年》“初, 戎 朝于 周 ,發币于公卿, 凡伯 弗賓” 晉 杜預 注:“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 孔穎達 疏:“自 漢 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 楊伯峻 注:“據《儀禮·聘禮》,貴賓於朝君以後,又訪問公卿,公卿接待之於祖廟,復又私相見面,兩次皆有財禮。”《隸釋·漢太尉陳球碑》“君諱 球 ,字 伯真 ” 宋 洪適 釋:“ 陳 公名 球 , 下邳 淮浦 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為三公, 靈帝 光和 二年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卿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縱深感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職官制度解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卿寺"特指古代九卿的官署,為中央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于秦漢至明清文獻。

從構詞法分析:"卿"原指高級官職,《說文解字》釋為"章也,六卿之屬",象征輔佐君王的要職;"寺"在先秦指官署機構,《周禮注疏》載"寺,治事之處也",後演變為專指九卿衙署。二者結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可解為"卿級官員的治事官署"。

曆史沿革方面:秦漢時期确立三公九卿制,"卿寺"具體包含太常寺、光祿寺等九大中央機構,分管禮儀、財政、司法等要務。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特别強調:"卿寺者,九卿所居之寺也",印證其作為實體官署的屬性。該制度框架持續影響至明清,如《明史·職官志》仍載有"卿寺分理庶務"的記載。

語義演變軌迹顯示:隨着三省六部制發展,"卿寺"逐漸由實指官署擴展出代指高級官員的用法。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補充:"後世稱顯宦為卿寺,蓋取其尊貴之義",這使該詞兼具機構名稱與官職代稱的雙重功能。

(注:實際引用來源應為《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注疏》等權威出版物,因網絡公開資源中無對應詞條的可信數字版本,故不添加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卿寺”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卿寺”指九卿的官署,即漢代中央行政機構中九卿的辦公場所。其中“卿”指高級官員(九卿),而“寺”在漢代特指官署機構。例如太常寺、大理寺等均屬九卿官署。

二、詞源考據

  1. 典籍記載
    最早見于《左傳·隱公七年》晉代杜預注:“如今計獻,詣公府、卿寺”,孔穎達進一步疏解:“自漢以來,三公所居謂之府,九卿所居謂之寺”。這表明漢代形成了“三公居府,九卿居寺”的官署劃分制度。

  2. 語義演變
    “寺”原指官署(如漢代九卿官署),後因佛教傳入,漢明帝為西域僧人設立“白馬寺”,“寺”逐漸衍生出宗教場所的含義。

三、相關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卿寺”解釋為官僚包庇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權威典籍支撐,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古籍注疏和制度史研究為依據。

四、示例應用
《後漢書》中“五入卿寺”即指陳球五次擔任九卿級别的官職,反映漢代官員仕途軌迹。

别人正在浏覽...

包修罷收碑頌步鬥壇逋欠常員初審搓挪大賢虎變電射地皇東壁二範二牲诰敕告請割除梗穢鹳陣詭謬馘截懷詐話流黃鱓花紋家雞講書祭酒讦辭節儀警迹京鎮懇辭樂賢鄰右論最鹿皮蒼璧鴾母蓬荜生光篇袠披沙簡金前肩栖集戚憂任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蛇角施不望報詩具石梅說方便四至太平盛世天橋體子透達危詞窩巢五聖香岩地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