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樹枝、蘆荻之類的防汛護堤材料。 宋 蘇轍 《乞罷修河司劄子》:“朝廷為之置修河司,調發民夫,剗刷役兵,差文武官吏收買梢芟,百廢并舉。”《宋史·河渠志一》:“舊制,歲虞 河 決,有司常以孟秋預調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餘萬,謂之春料……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之梢。”
“梢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防汛護堤所用的材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梢芟”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其含義和用途在宋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體現了傳統治水技術的物資管理方式。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宋史》及蘇轍著作原文。
《梢芟》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主要是指修剪樹木或花卉時所使用的小型剪刀或小刀。
《梢芟》的部首分别是木和艸,它們分别代表了木頭和植物的意思。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梢芟》一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推測它的來源可能是與植物修剪相關的工具有關。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梢芟》一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具體的曆史資料,我們無法直接了解古代這個詞的漢字寫法。
1. 他用梢芟修剪花園中的玫瑰花。
2. 她輕輕地用梢芟修剪着盆栽植物的枝葉。
梢項、芟削、修梢、芝梢
樹剪、花剪、修枝
生長、茂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