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孩的發髻。語本《禮記·内則》:“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為鬌,男角女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 歡郎 ﹞須臾至,髻角兒如鴉頭緒兒白;穿一領紬衫,不長不短,不寬不窄。”
“髻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古代兒童發式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髻角(拼音:jì jiǎo)指古代男孩的發髻樣式,源自《禮記·内則》中的記載。根據傳統禮儀,嬰兒出生三個月後需剪發,男孩在頭頂兩側留發形成“角”狀,稱為“髻角”;女孩則在頭頂留十字形發,稱為“羁”。
部分資料(如)提到“比喻才情或才智”,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或誤用。主流釋義仍以《禮記》記載的發式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相關古代服飾研究文獻。
《髻角》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髻」和「角」。其中「髻」是古代女性發束的一種形式,即将頭發盤成盒狀梳起的發式。而「角」則是指動物頭上突出的部分,也可以用來比喻角落或尖銳的東西。
「髻」字的部首是「髟」,即頭發的意思。它是由「髟」和「基」組成,具體的筆畫是11畫。
「角」字的部首是「角」,即角落的意思。它是由「卩」和「角」組成,具體的筆畫是7畫。
「髻角」一詞的來源較為廣泛,古代文獻中多用來描寫女子的發型或形容尖銳而突出的物體。在現代,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形象特點。
在繁體字中,「髻」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角」字的寫法為「角」。例句:她盤了一個髻角,顯得更加優雅迷人。
「髻角」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其中,「髻」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鬐」,意為頭發分散;「角」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觕」,意為牛角。
以下是一些使用「髻角」這個詞的例句:
1. 她将頭發梳成一個高高的髻角,顯得非常典雅。
2. 在舞台上,她的髻角閃耀着燈光。
3. 她那尖銳的眼神像髻角一樣讓人心驚膽戰。
一些與「髻角」相關的組詞有:
1. 髻鬃:形容頭發像馬鬃一樣雜亂。
2. 角度:指事物彎曲的程度或兩條線交叉所形成的夾角。
與「髻角」意義相近的詞有「髻鬃」、「鬈髻」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描寫頭發的特征。
與「髻角」意義相反的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但如果将其引申為人的性格特征,可以與「溫和」、「柔和」等形容詞構成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