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mment on;judge]∶評論;評判
批評家
早賜批評
(2) [punctuate and annotate]∶對書籍、文章加以批點評注
删改批評
(3) [criticize]∶對缺點錯誤提出意見
醒目的廣告遭到批評
(1).評論;評判。對事物加以分析比較,評定其是非優劣。 明 李贽 《寄答留都書》:“前與 楊太史 書亦有批評,倘一一寄去,乃足見兄與彼相處之厚也。” 清 李漁 《慎鸾交·心歸》:“你辨美惡,目光如鏡,誰高下,早賜批評。” 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說幾句關于批評的事。現在因為出版物太多了,--其實有什麼呢,而讀者因為不勝其紛纭,便渴望批評,于是批評家也便應運而起。”
(2).對書籍、文章加以批點評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俺小店乃坊間首領,隻得聘請幾家名手,另選新篇。今日正在裡邊删改批評,待俺早些貼起封面來。”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四篇:“《殘唐五代史演義》未見, 日本 《内閣文庫書目》雲二卷六十回,題 羅本 撰, 湯顯祖 批評。”
(3).指出所認為的缺點和錯誤。 茅盾 《昙》一:“﹝姨太太﹞常常拿一些家庭間的瑣細麻煩的問題請 韻 出主意,事後卻在丈夫跟前冷冷地批評,挑撥是非。”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三章:“可是他批評她們不該脫離群衆跑來。”
(4).對缺點和錯誤所提出的意見。《黃金世界》第七回:“大嫂有幾句批評真是十分貼切。” 張恨水 《啼笑因緣》第二十回:“而且我那樣的批評,都能誠意接受,這人未嘗不可取。”
“批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批評”指對人或事物的缺點、錯誤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其核心是理性評判,既包含否定性評價,也可能包含建設性建議。例如:“老師批評了抄襲作業的學生,并指導他如何正确學習。”
“批評”的本質是通過分析促進改進,其價值取決于動機是否善意、依據是否客觀以及表達方式是否恰當。在人際交往、學術研究等領域,理性批評是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批評是指對于某個事物或行為進行審查、評判和指責的活動。它可以是對某人的言行進行評價,也可以是對某個作品、觀點或行動進行評論。批評通常包含對于不足之處的指出和對于改進的建議,旨在促使被批評的一方認識到問題,并進行改正。
《批評》這個詞包含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手,右邊的部首是文。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三畫。
《批評》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周禮·樂志》中,用于描述對樂曲、舞蹈等進行審查和評價。後來逐漸演變為對各種事物的評判和指責。
在繁體字中,《批評》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和拆分部首,隻是字形略有變化。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古時候《批評》的字形為“欠”,表示批評時念念不忘、苦口婆心的樣子,形象地表達了批評的内涵。
1. 我們需要接受批評,才能不斷進步。
2. 這位作家的小說遭到了嚴厲的批評。
組詞:批評家、批評性、批評意見。
近義詞:指責、責備、評論。
反義詞:稱贊、贊揚、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