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律藏的意思、律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律藏的解釋

佛教經典中關于戒律的著作的總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律藏是佛教經典體系"三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指記載僧團戒律的典籍總彙。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律"字在漢語中本義指音律的規範,《說文解字》釋為"均布也",後引申為行為的準則規範。"藏"字原指儲藏室,《廣韻》訓為"庫藏",此處特指佛典的集成體系。二字組合構成佛教特有的專業術語。

二、佛教定義 作為三藏(經、律、論)之一,律藏系統記載佛陀為僧團制定的戒條規範。主要包含比丘戒(250條)、比丘尼戒(348條)等具足戒體系,以及僧團日常行為細則。其根本精神在于"止惡修善",通過規範僧衆行為達到身心清淨。

三、曆史沿革 現存漢傳律藏以《四分律》為主體,包含《十誦律》《五分律》等不同部派傳承。唐代道宣律師創立南山律宗,結合中國社會實際發展出"戒體說",使印度戒律完成本土化轉型。敦煌遺書中發現的律宗寫卷證實了該體系在中古時期的傳播軌迹。

四、現代應用 當代佛教院校仍将《四分律删繁補阙行事鈔》作為必修教材,中國佛教協會制定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也繼承着律藏的核心精神。日本正倉院保存的唐代律宗典籍,為研究古代律學提供了珍貴實物佐證。

參考資料: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律藏條目
  2. 方廣锠《佛教典籍百問》
  3. 中華書局《大藏經總目提要·律藏部》
  4. 日本文化廳《重要文化財調查報告書·典籍篇》

網絡擴展解釋

律藏是佛教三藏(經、律、論)之一,特指佛陀為規範僧團修行生活而制定的戒律典籍總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律藏音譯為“毗奈耶藏”或“毗尼藏”,意譯“調伏藏”,其核心目的是通過戒律調伏弟子煩惱、對治生活惡習。佛陀根據弟子在修行中實際犯下的過失,隨緣制定具體戒條,屬于“隨犯隨制”的靈活規範體系。

二、曆史淵源 佛陀入滅後的首次結集(約公元前5世紀)中,持律第一的優婆離誦出律藏,與阿難陀誦出的經藏共同構成佛教根本典籍。此後由迦葉等五師相承,最終優婆離的五位弟子将原始律藏發展為五部律,包括《四分律》《十誦律》《僧祇律》《五分律》《解脫律》。中國主要傳譯前四部,并融入五部論典。

三、内容結構

  1. 波羅提木叉:核心戒條,包含比丘、比丘尼的禁止性條文(如五戒、具足戒)。
  2. 犍度:僧團管理制度,涵蓋布薩、安居、衣藥等生活儀軌。

四、中國化發展 道宣律師(唐代)以《四分律》為基礎,以大乘思想诠釋戒體理論,将小乘戒律轉化為大乘修行體系,使律藏成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的立宗依據。

五、核心價值 作為“戒”的典籍依據,律藏不僅規範行為,更通過止惡修善引導修行者淨化身心,印證佛陀“以戒為師”的教法傳承。

别人正在浏覽...

傲态報童哔剝熚炥賓遊碧茸畢掩步遊彩帶財制赪面馳風此地無銀三百兩淡粥底簟地公砥路負抱高歡高山大川骨重神寒憾恚黑喪着臉和柔合頁黃骊話亭胡賴滹沱交護精塙金果鲸溪進退損益赆儀九虎倦慵絕無僅有稞麥匡亂反正廉鲠立行馬飯内子蟠木朽株偏勞遣詞立意輕赍綱輕騎減從穹峻孺兒僧堂沈魚色首铠雙赢送故迎新推次望塵僄聲鮮膚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