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p;incisive;trenchant] 堅固銳利。又形容語言、文辭、感覺、目光等的尖銳鋒利
器不犀利。——《漢書·馮奉世傳》
話鋒犀利
(1).堅固銳利。多指兵器。《漢書·馮奉世傳》:“然 羌戎 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萬人,一月足以決。” 顔師古 注:“ 如淳 曰:‘今俗刀兵利為犀。’ 晉灼 曰:‘犀,堅也。’ 晉 説是。” 唐 劉長卿 《雜詠·古劍》:“儻遇拂拭恩,應知剸犀利。”《明史·雲南土司傳三·者樂甸》:“日事攻戰,鎧械犀利。”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 餘靜 的心像是給犀利的刀子絞割。”
(2).形容語言、文辭、感覺、眼光等的尖銳鋒利。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記》:“未幾改職方知制誥,詞鋒犀利,絶人遠甚。”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筆尖犀利甚幹戈,揮灑從心任欲何?” 茅盾 《創造》一:“他心裡暗恨 李小姐 ……便借端發洩,很犀利的把 李小姐 批評了一番。” 梁斌 《紅旗譜》二四:“他講着,掀動濃厚的眉毛,睜開圓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
“犀利”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鋒利堅固
原指兵器或器物堅固銳利,如“器不犀利”(、)。例如《漢書》中記載“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此處強調武器的堅固性。
形容語言、目光等尖銳深刻
引申為言辭、文風、目光等切中要害且一針見血。例如“詞鋒犀利”“目光犀利”,表示語言直擊本質,觀察力敏銳(、、)。
粵語中的“厲害、高明”
在廣東話中,“犀利”常表示由衷贊歎,如“做事犀利”即誇贊能力強(、)。
網絡用語中的“氣勢壓倒性”
網絡語境下多形容有魄力或氣勢強,如“操作犀利”形容遊戲玩家技術突出(、)。
“犀利”最初形容犀牛角的鋒利(“利如犀角”),後逐漸擴展到形容抽象事物(如思維、語言),體現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擴展(、)。
犀利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物鋒利、尖利,或指某人或某物的智力、才能高超,富有個性和魅力。
犀利這個詞的部首是犭,總筆畫數為9。
犀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犀”字,最初指的是犀牛的角,因為犀牛的角鋒利堅硬,具有很強的殺傷力。隨着時間的演變,犀利逐漸引申為形容人或物的鋒芒畢露,具有與犀牛角相似的銳利特性。
犀利的繁體字為「犠」。
在古時候,漢字「犀利」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體形狀稍有不同。
1. 他的眼神犀利而敏銳,能夠看透别人的心思。
2. 這把刀刃鋒利無比,能夠輕松切開硬物。
犀利的近義詞有:鋒利、尖銳、敏銳。
犀利的反義詞有:遲鈍、平淡、阿谀。
以上是關于「犀利」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