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賊的意思、山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賊的解釋

據山立寨或出沒于山林的盜賊。《後漢書·侯霸傳》:“ 霸 到,即案誅豪猾,分捕山賊,縣中清靜。”《宋書·謝靈運傳》:“﹝ 謝靈運 ﹞嘗自 始寧 南山伐木開逕,直至 臨海 ,從者數百人。 臨海 太守 王琇 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 靈運 ,乃安。”《西湖佳話·葛嶺仙迹》:“後因東南一帶反了無數山賊,朝廷勅令都督 顧秘 統領大兵往讨之。” ********* 《建國方略·知行總論》:“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賊海盜,無不羨仰文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賊”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據山立寨或出沒于山林的盜賊,常以搶劫為生,多活躍于古代治安較差的山區。其拼音為shān zéi,注音為ㄕㄢ ㄗㄟˊ。


詳細解釋

  1. 字面意義

    • 山賊主要指古代在山區活動的強盜團夥,利用複雜地形藏匿,劫掠過往行人或村莊。
    • 例如《後漢書·侯霸傳》記載:“霸到,即案誅豪猾,分捕山賊,縣中清靜”,說明山賊對地方治安的危害。
  2. 曆史用例

    • 《宋書·謝靈運傳》提到謝靈運率衆伐木開道時,被誤認為山賊,可見其猖獗程度。
    • 古代官府常通過剿滅山賊來維護地方穩定,如“分捕山賊,縣中清靜”即為此類記載。
  3. 比喻義

    • 現代語境中,“山賊”可引申形容行為兇惡、無法無天的人。

相關詞彙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描述或文學作品中,例如:“山賊劫掠村莊”“剿滅山賊”等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賊

山賊是指在山區活動,進行搶劫、劫掠的一類犯罪分子。山賊通常以山林為基地,經常在偏遠的山區進行活動,利用地形優勢進行搶劫,給當地人民帶來危害和困擾。

部首和筆畫

《山賊》由“山”和“賊”兩個字組成。部首是“山”,表示山脈或山嶽。拆分“山”字時,可以得到兩個部分,左邊為“一”的形狀,右邊是“十”的形狀。

“山”字的筆畫數為三畫。

“賊”字的部首是“貝”,表示財寶。拆分“賊”字時,可以得到兩個部分,“貝”在上,表示寶物,“戈”在下,表示戈矛,表示劫掠。

“賊”字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和繁體

《山賊》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就有用“山賊”來描述山區的盜寇。

在繁體字中,山賊的寫法為「山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山賊》的古時候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例句

1. 不久後,當地政府出動軍隊,嚴厲打擊山賊。

2. 一位英勇的将軍率領隊伍,成功搗毀了山賊的巢穴。

組詞

山寨、山寨文化、山洞、賊人、賊寇

近義詞

山匪、山盜、山寇

反義詞

義士、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