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惇史的意思、惇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惇史的解釋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記錄。《禮記·内則》:“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 孔穎達 疏:“言老人有善德行則紀録之,使衆人法則,為惇厚之史。”《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乞言納誨,著在惇史。”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聖上嘉其動而中禮,乃命宰臣採其元功,傳於惇史。”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六:“摒擋篋箱留諫草,欲令惇史記 唐堯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惇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記錄有德行之人的言行,主要用于表彰善行、樹立道德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禮記·内則》
    記載古代養老制度時提到:“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

    • 意為:五帝時期奉養老人以保養身體為主,若老人有善言善行,則記錄下來形成“惇史”。
  2. 後世引用

    • 《三國志·魏志》用“惇史”表示對君主言行的記載(如“乞言納誨,著在惇史”)。
    • 唐代李德裕、清代錢謙益等文人也曾引用此詞,強調道德教化功能。

三、功能與意義


四、現代視角

如今“惇史”一詞已不常用,但可視為古代注重道德傳承的縮影,類似今天的“模範事迹記錄”或“道德檔案”。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惇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惇史(dūn shǐ)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敦實的曆史”。它用來形容曆史記載或描述内容緊密、真實可信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惇史》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它的左邊是“心”部首,右邊是“史”部首。心部首代表感情、内心;而史部首表示與曆史有關。整個詞的拼音是“dūn shǐ”。 來源: 《惇史》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可考據性不強。然而,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以形容那些真實可信的曆史記載或描述。這個詞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對曆史的重視和對真實性的渴求。 繁體: 《惇史》的繁體字為“敦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本詞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由于信息缺失,我們無法準确了解古時候《惇史》這個詞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這本《惇史》記錄了那場戰争的真實細節。 2. 這位曆史學家的作品始終保持了惇史的準确性。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惇實、惇誠、惇厚 近義詞:真實的曆史、可信的記載 反義詞:虛構的曆史、片面的記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