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亢答的意思、亢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亢答的解釋

酬答;對答。《周禮·天官·膳夫》“王燕飲酒,則為獻主” 唐 賈公彥 疏:“飲酒之禮,使大夫為賓,遣宰夫為主人,獻酢相亢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亢答”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àng dá,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回答或反駁時态度過于激烈、尖銳,超出常規的禮貌範圍。其中“亢”表示“過分、過度”,“答”即回應,組合後強調言辭的激烈程度。

詳細解析

  1.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因情緒激動而失禮的對話場景。例如在禮儀場合,若雙方因意見不合而激烈争辯,可稱為“亢答”。

  2.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膳夫》的唐代注疏:“飲酒之禮,使大夫為賓,遣宰夫為主人,獻酢相亢答。”,指古代宴飲禮儀中主賓間的應答需遵循規範,若過于激烈則不合禮制。

  3. 延伸理解

    • 情感色彩:含貶義,暗含對失态或失禮的批評。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示例與對比

“亢答”強調回應時的過度激烈,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周禮》及唐代賈公彥的注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亢答

《亢答》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回答得過于激烈或過分,形容說話态度強硬。來看下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來源、繁體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例句等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亢答》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是“亠”,下面是“竹”,由3個筆畫組成。

來源

《亢答》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最早見于《莊子·秋水篇》:“青與朱曰李,曰亢曰答。”這裡的“李”、“亢”、“答”是指國訟所用的三種聲音。

繁體寫法

《亢答》的繁體寫法是「亢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亢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其形态和現代寫法較為相似,依然是由上面的“亠”和下面的“竹”組成,筆畫數目也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對記者的問題亢答着,顯得很不耐煩。

2. 盡管面對困境,他從不亢答,而是以鎮定的态度處理問題。

組詞

亢取、亢奮、亢宿、答疑

近義詞

激烈回答、強硬回應、激動反駁

反義詞

溫和回答、委婉回應、輕聲反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