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魈的意思、山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魈的解釋

(1) [mandrill]∶猕猴的一種。面部皮膚藍色,鼻子紅色,吻部有血須,尾極短,多群居,産于非洲西部

(2) [monster]∶傳說中山裡的怪物

詳細解釋

動物名。猴屬。狒狒之類。體長約三尺,頭大面長,眼小而凹,鼻深紅色,兩頰藍紫有皺紋,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尾極短而向上,有尖利長牙,性兇猛,狀極丑惡。古代傳說以為山怪,又稱“山蕭”、“山臊”、“山繅”等,記述狀貌不一。 唐 戴孚 《廣異記·斑子》:“山魈者, 嶺 南所在有之,獨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樹中做窠。” 唐 白居易 《送人貶信州判官》詩:“溪畔毒沙藏水弩,城頭枯樹下山魈。” 宋 陸遊 《得所親廣州書》詩:“人稀野店山魈語,路僻蠻6*村荔子繁。” 章炳麟 《噀伧文》:“毋作山魈,鼠竊狗偷。”《人民文學》1978年第7期:“這一下,老人們全都撞着了山魈一樣,走都走不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山魈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山魈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分别指代現實中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和傳說中的山林精怪,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動物學含義(現實生物)

指分布于非洲西部的一種大型猴科動物,學名為 Mandrillus sphinx

  1. 形态特征:體型粗壯,面部色彩鮮豔(紅藍相間),鼻梁兩側有縱向隆起棱脊,雄性具長犬齒,臀部呈亮紫色。成年雄性體長可達1米,體重超過30公斤,是體型最大的猴類之一。
  2. 栖息與分布:主要生活在非洲喀麥隆、加蓬、剛果等地的熱帶雨林及多岩石丘陵地帶。
  3. 習性:群居,雜食性(以果實、種子、昆蟲、小型脊椎動物等為食),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
  4. 名稱來源:因其外貌奇特、體型巨大且栖息于山林,中國古代文獻(如《本草綱目》)在提及域外動物時,借用傳統精怪名稱“山魈”來指代它,此名稱沿用至今。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辭海》(第七版)、《中國動物志》獸綱靈長目卷。

二、神話傳說含義(虛構精怪)

指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出沒于山林間的鬼怪或精怪。

  1. 形象描述:常被描繪為獨腳、反踵(腳跟朝前)、人面猴身或人形怪物,體型高大,力大無窮,性喜迷惑、驚吓或捉弄行人。
  2. 行為特征:古籍記載其能模仿人聲、偷盜器物、制造幻象,有時被視為山神或帶來疫病的邪祟。
  3. 文化淵源:其形象可能源于對山林險惡環境、未知動物(如猿猴)或自然現象的恐懼與想象,常見于志怪小說、地方民俗記載。
  4. 相關文獻:《山海經》(“枭陽國”被認為可能與之相關)、《神異經》、《荊楚歲時記》、《酉陽雜俎》等均有類似山精木怪的記載,名稱或有差異(如“山臊”、“山缫”、“山都”等),但特征與“山魈”傳說高度重合。

    來源:《漢語大詞典》、《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山海經校注》。

“山魈”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是其動物學含義,指非洲特有的珍稀靈長類;而其作為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山林精怪含義,則主要存在于古籍文獻、民俗研究和文學創作中。兩者因名稱相同但指代對象截然不同,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山魈”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指神話傳說中的鬼怪,也指現實中的靈長類動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神話傳說中的“山魈”

  1. 形象與特征
    山魈在古籍中被描述為山林中的精怪,常見形象為獨腳、人面猴身、身材矮小,腳跟朝前腳尖向後,喜夜間活動,常騷擾人類。部分文獻稱其“頭大面長,眼小而凹”,甚至能徒手撕裂虎豹,被視為山中霸王。

  2. 别稱與文獻記載
    山魈又名“山臊”“山鬼”“獨足鬼”等,最早見于《神異經·西荒經》和《抱樸子·登涉》,記載其“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古人将其視為山林未知力量的象征,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

  3. 文化影響
    俗語“甯遇豺狼,不碰山魈”反映了古人對它的忌憚,認為其危險性超過常見猛獸。


二、現實中的“山魈”動物

  1. 生物特征
    山魈(學名:Mandrillus sphinx)是現存最大的猴科靈長類動物,雄性體長可達1米,面部皮膚呈藍色,鼻梁至吻部有鮮紅色條紋,兩頰具藍紫色褶皺。

  2. 習性與分布
    群居生活于非洲西部熱帶雨林,以野果、昆蟲、小型動物為食,天敵主要為花豹。其鮮豔的面部色彩用于群體内識别和威懾對手。

  3. 名稱由來
    因面部形似鬼怪,故得名“山魈”。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抱樸子》《神異經》等古籍,或查閱靈長類動物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兇安家樂業霸王風月背恩負義鞭絲帽影庇賴秉鈞持軸撥撥不達蔔數隻偶單于騁邁馳聲池魚之殃殚形點翰都丞盒杜撰訛溷發酵放筯光亮鍋餅漢虜降監見義敢為肩轝剞劂樛枝譏言極走款兒連筒立功梅花菊邈志明揚謀取難能可貴醅甕迫不可待剖卵橋洩慶豐司青籠窮說鳅羅阙觀蕤鮮三梁三夢水光接天頌魯袒帻梼杌托興文人相輕項氏霄閣西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