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梁的意思、三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梁的解釋

冠名。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為襯裡,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漢 蔡邕 《獨斷》:“進賢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後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書、博士兩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 漢 制禮無文。” 唐 李賀 《竹》詩:“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王琦 彙解:“ 吳正子 以 漢 唐 冠制,有三梁、兩梁之制,恐指此。《周書》曰:‘ 成王 将加元服, 周公 使人來 零陵 取文竹為冠。’ 徐廣 《輿服志雜注》曰:‘天子雜服,介幘五梁進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賢冠。’ 吳 説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三梁(拼音:sān liáng)原指古代的一種冠飾,屬于“進賢冠”的一種形制。古時以竹為襯裡,根據梁的數量區分等級,其中“三梁”為公侯所佩戴的冠冕。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
    根據漢代蔡邕《獨斷》記載,進賢冠是文官的禮冠,其梁數代表佩戴者的身份:

    • 公侯:三梁
    • 卿大夫、尚書、博士:兩梁
    • 千石、六百石以下官員:一梁
      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等級禮儀的嚴格性。
  2. 文獻引用
    唐代詩人李賀在《竹》詩中提到“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王琦注解時引用了漢代冠制,進一步印證了三梁與公侯身份的關聯。

  3.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三梁”偶爾被引申為比喻團體中的核心人物或支柱(如所述),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其他相關

四、總結

“三梁”主要作為曆史名詞使用,特指古代公侯禮冠的形制。若需進一步了解引申義或具體文獻,可參考《獨斷》《李賀詩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梁:什麼意思

《三梁》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建築結構中三個木梁的位置或構成,也可引申指代三個重要的支柱或支持物。在古代建築中,梁是起支撐和負載作用的重要部件,而三梁則代表着堅固穩定的結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字“三梁”的主要部首為“木”(mù)和“木”(mù),它們都屬于部首“木”。筆畫總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三梁》一詞的字義非常直觀,由于梁在古代建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使用“三梁”來形容穩固的建築結構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在繁體字中,“三”、“梁”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字形比較繁複,複雜度高。然而,“三梁”一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差異,都較為規整地呈現了“三”和“梁”兩個字。

例句

1. 這座古代寺廟采用了三梁結構,經過千年依然屹立不倒。

2. 這個創新的設計方案加入了三梁構造,使得建築更加牢固穩定。

組詞

梁柱、橫梁、山水梁、唐梁都、梁縣、三梁合作、三梁日報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三柱、三根梁

反義詞:岌岌可危、搖搖欲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