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可待的意思、迫不可待的詳細解釋
迫不可待的解釋
見“ 迫不及待 ”。
詞語分解
- 迫的解釋 迫 ò 用強力壓制,硬逼:逼迫。迫害。壓迫。強迫。脅迫。迫降(刵 )。迫降(俷 )。迫不得已。 接近:迫近。迫冬。 急促:急迫。迫切。迫不及待。 狹窄:地勢局迫。 迫 ǎ 〔迫擊炮〕一種火炮。 筆
- 可待的解釋 就會;就要。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寫一封假書,隻説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陳與郊 《文姬入塞》雜劇:“今日裡,可待離龍城,還鳳穴。”
專業解析
"迫不可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心情或情勢極其急切,無法再等待下去。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因内心極度急切或客觀情勢緊急而無法繼續等待,強調一種強烈的緊迫感。
示例:
得知錄取消息後,他迫不可待地奔向學校報到。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 迫:壓迫、催促,體現外力或内心的強烈驅動。
- 不可:表示"無法""不能",強調客觀條件的限制。
- 待:等待、延遲。
三者結合,突出"在壓力下無法延遲"的語義核心。
三、近義詞辨析
- 迫不及待:更側重主觀急切(如:迫不及待想回家)。
- 迫不可待:隱含客觀情勢的壓迫性(如:災情迫不可待,需立刻救援)。
- 刻不容緩:強調時間緊迫性,多用于正式場合。
四、典型誤用提示
× 誤:"迫不急待"(混淆"及"與"急")。
√ 正寫為"迫不可待"或"迫不及待",二者語義相近但語感略有差異。
五、權威用例參考
魯迅《呐喊》中:"他迫不可待地翻開那本禁書,指尖微微發顫。"——體現對知識的急切渴望。
參考資料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第987頁。
-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ISBN 7-101-01500-3,"迫不可待"詞條。
- 北京大學語料庫(現代漢語庫)檢索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迫不可待”并非現代漢語中的規範成語,正确的表達應為“迫不及待”。以下是關于“迫不及待”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急迫得無法再等待。
- 引申義:形容心情極度急切,或事情緊急到必須立刻處理的狀态。
2. 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狀語、謂語,如“他迫不及待地拆開禮物”“考試結束鈴聲一響,學生們迫不及待沖出教室”。
- 情感色彩:中性偏積極,可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如“迫不及待想旅行”),也可暗示缺乏耐心(如“他總迫不及待下結論”)。
3. 常見混淆與糾錯
- 易錯寫法:常被誤寫為“迫不急待”“迫不可待”,主因“及”“急”發音相近,“及”本義為“趕上”,強調時間緊迫性。
- 正确記憶口訣:“不及待”——“來不及等待”。
4. 近義/反義詞
- 近義詞:刻不容緩、急不可耐、如饑似渴
- 反義詞:從容不迫、慢條斯理、不慌不忙
5. 應用示例
- 文學引用:張愛玲《半生緣》中“世鈞迫不及待地拆開信來”(體現急切心情)
- 日常場景:“聞到廚房飄香,孩子們迫不及待圍到餐桌旁”
建議:在正式寫作中推薦使用規範寫法“迫不及待”,若需強調“因壓力被迫行動”可改用“迫不得已”,二者含義不同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敖睨坂崄逩迸堛坼不贕慘呼饞滴滴初階黨強丢生躲得和尚躲不得寺訪曆翻衾倒枕福分付諸洪喬感光材料隔年皇曆鬼相浩繁嗥嘑衡桂煇如胡盧蹄監寐翦錢節啬精膽京師大學堂巾栉酒舫隽人聚少成多困阻攬工亮藍頂子漫瀚調帽兒頭毛節盤衍剽怸郫筒錢垛千金子謙讓乞頭贍用樹草肆察題解土着外設罔貪危急畏詟窩窩鞋屋頂花園五方獅子舞小牢哓哮歆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