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馬。《史記·秦本紀》:“初, 繆公 亡善馬, 岐下 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漢書·張骞傳》:“﹝天子﹞使壯士 車令 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 宛王 貳師城 善馬。”
善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品種優良、體格健壯、善于奔跑的馬匹,常見于古代文獻對名馬的記載。
例證: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43頁(線上版鍊接);《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古漢語中“善”通“骟”,指被閹割過的馬。此類馬性情溫順,便于駕馭,多用于勞作或騎乘。
例證:
來源:
說明:
綜合權威來源: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第2版第1035頁;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
“善馬”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字面解釋
“善”指優良、出色,“善馬”即指品質上乘的馬匹,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名馬或戰馬,強調其體格、速度或耐力等優勢,如“土地沃壤……多出善馬”。
部分現代詞典(如、10)将其擴展為成語,比喻人具備出色的能力:
“善馬”在古籍中多指良馬,現代語境下也可引申為能力卓越之人,但後者使用頻率較低。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崩颠筆頭兒搏牛之虻藏識穿插穿缟除放吹彈得破春風得意鄧通山頂崗堆肥裰領道袍都亭腹胪革面洗心騧駠鼓兒詞海潮音海誓山盟環環嘩怒畫心紙畫燭浍濬慧水笳寒潔牙街子驚倒進士舉九千歲掬誠峻阻考政跨積狂豎狂直兩小無猜鬣刺理言輪廻騾軍甿郊濛濛磨豆腐摩勒内允譬成曲閣三闇搔搔山鳴谷應神道莎草韬略同天節讬物感懷香菌襄陽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