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襄陽炮的意思、襄陽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襄陽炮的解釋

炮名。 元 攻 襄陽 時所用之炮。 回回 人 亦思馬因 造。《說郛續》卷五引 明 王祎 《逐鹿記》:“又設襄陽礮,著物無不糜碎,礮風著人皆死,城中震恐。”參閱《元史·亦思馬因傳》《明史·兵志四》 明 董毅 《碧裡雜存·連子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襄陽炮是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一種重要的攻城器械,專指宋元交替時期蒙古軍隊在圍攻襄陽城(今湖北襄陽)時使用的重型投石機。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武器因戰役得名,是“回回炮”的别稱,由西域工匠改良設計,具有遠距離投射能力,可擊毀城牆防禦設施。其核心技術源自阿拉伯地區的配重式投石機,通過杠杆原理将巨石抛射至數百米外,《元史·亦思馬因傳》明确記載了它在1273年襄陽之戰中對戰局的決定性作用。

從軍事工程學角度分析,襄陽炮采用“平衡重錘”結構取代傳統人力牽引,投射效率提升約三倍。《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指出其典型參數為:炮架高10米,配重物達4噸,可發射100-150斤石彈,最大射程超過300米,這一數據得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元大都遺址出土配重器的複原研究印證。該武器被《武經總要》歸類為“砲”類器械,其命名邏輯遵循中國古代兵器“因地冠名”傳統,類似案例包括戰國時期的“臨沖呂公車”。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襄陽炮”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性質

襄陽炮是元代攻城戰中使用的巨型抛石機,屬于冷兵器時代的重型武器。其核心原理為杠杆作用,通過人力或配重驅動長杆,将石彈抛射至敵方目标。因在1273年襄樊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并發揮關鍵作用而得名。

二、構造與性能特點

  1. 結構設計
    主體為木質框架,中央設橫軸,一端固定裝石彈的皮囊,另一端連接數十至百餘條拉索(或配重系統)。發射時通過集體拉拽繩索或釋放配重,将石彈抛出。
  2. 威力參數
    可投射重達150公斤的巨石,射程遠超傳統抛石機。據《元史》記載,其威力達到“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

三、曆史作用與戰役表現

四、名稱演變與文化關聯

五、技術傳承

襄陽炮實際是阿拉伯抛石機技術與中國傳統“砲”的結合改良,體現了13世紀歐亞軍事技術交流。其設計後被收錄于《武經總要》等兵書,影響後世攻城器械發展。

(注:如需查看原始戰役記錄或技術細節,可參考《元史·亦思馬因傳》及《武經總要》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害白絲敗衣比倫絺绤沖龍玉船到橋門自然直辭巧理拙大獄大篆德星疊子定盤星洞徹堆垜子惡肉繁條飛熊入夢逢辰貢誠官下花攢錦聚昏劄奬訓極步吉甫頌救公饑珂雪寬憫連續報道力學輪铎露頭濾水羅馬坎門崗墨缞曩舊鳥次篣筤扒手萍蹤起手巾濡筆賽似上第折難聖海生倫逝川十誡蒜泥堂族帖文同闬桐帽相驚伯有香芝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