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略的意思、韬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略的解釋

[military strategy] 由古兵書《六韬》《三略》引申而來,指計策、謀略

此人胸懷韬略,腹引機謀。——《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1).古代兵書《六韬》《三略》的并稱。泛指兵書。 唐 張說 《河西節度副大使安公碑銘》:“幼聚童兒,必為軍陣之戲;長交英俊,唯談韜略之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四:“ 唐 自 大中 已來,以兵為戲者久矣。廊廟之上,恥言韜略。” 嚴複 《救亡決論》:“ 中國 武夫識字,所恃為韜略者,不逾此種。”

(2).借指謀略,計謀。《舊唐書·越王係傳》:“ 越王 係 幼禀異操,夙懷韜略,負 東平 之文學,藴 任城 之智勇。”《水浒傳》第七六回:“樞相素讀兵書,深知韜略。”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 常明義 有點韬略,是佃戶當中的‘軍師’,經常琢磨些對付 白眼狼 的點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韬略”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韬略”指用兵的謀略與智慧,後泛指統籌全局、靈活應變的策略體系。在《漢語大詞典》中定義為“用兵的謀略”,《現代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擴展為“計策謀略的總稱”。

二、詞源分解

  1. 韬:原指弓劍的套子(《說文解字》),引申為隱藏、包容,如“韬光養晦”。
  2. 略:本義為疆界劃分(《尚書》),後演變為戰略規劃,《玉篇》釋為“謀略”。

三、曆史演變 該詞源自古代軍事典籍《六韬》與《三略》,前者傳為姜尚所著兵書,後者托名黃石公所作。唐宋後詞義泛化,如杜牧《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中“傳家深韬略”,已超越單純軍事範疇。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韬略”既保留戰略智慧的核心内涵,又延伸至商業競争(如市場布局)、政治外交(如國際談判)、個人發展(如職業規劃)等領域。《現代漢語應用詞典》特别指出其“系統性、前瞻性”特征。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韬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o lü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溯源

    • “韬”:原指弓或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隱蔽”之意(如“韬光養晦”)。
    • “略”:指計謀、策略,如“戰略”“謀略”。
    • 組合含義:二者結合後,指通過隱藏智謀或運用策略達成目标,強調深藏不露的智慧。
  2. 核心定義
    原指古代兵書《六韬》和《三略》的合稱,後泛指軍事謀略,并擴展至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策略。


二、曆史淵源


三、現代應用

  1. 軍事領域
    指戰争中的整體策略,如心理戰、外交戰等非武力手段的運用。
  2. 日常生活
    形容個人或團體在複雜情境中隱藏意圖、巧妙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處世韬略”。
  3. 文學與成語
    常見于曆史小說或成語中,如“文韬武略”“滿腹韬略”,強調智謀的全面性。

四、相關例句


“韬略”既承載古代兵法的智慧,又融入現代策略思維,是中華文化中“智謀”與“隱忍”的典型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六韬》《三略》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啟安堵如故闇戆奔馬圖邊驿不經之談長齡赤岬怆怏眈眈蹈青杕栗皾丸法缽非譽鳳曆公宴關懷備至國伎熯薪鴻軒鳳翥穢墟濟度禁持敬獨驚灰蠟壇羸惙良翰烈武脔解茅茨不剪沒完沒了謀維南班子拈酸潑醋盤盤國偏制平交牆根清老鵲橋缺喪讓诮榮獲上司衙門勝緣誓懲石碣疏涼厮輿桃符闆恬曠投售枉口文薄汙累無愆限令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