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略的意思、韬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略的解釋

[military strategy] 由古兵書《六韬》《三略》引申而來,指計策、謀略

此人胸懷韬略,腹引機謀。——《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1).古代兵書《六韬》《三略》的并稱。泛指兵書。 唐 張說 《河西節度副大使安公碑銘》:“幼聚童兒,必為軍陣之戲;長交英俊,唯談韜略之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四:“ 唐 自 大中 已來,以兵為戲者久矣。廊廟之上,恥言韜略。” 嚴複 《救亡決論》:“ 中國 武夫識字,所恃為韜略者,不逾此種。”

(2).借指謀略,計謀。《舊唐書·越王係傳》:“ 越王 係 幼禀異操,夙懷韜略,負 東平 之文學,藴 任城 之智勇。”《水浒傳》第七六回:“樞相素讀兵書,深知韜略。”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 常明義 有點韬略,是佃戶當中的‘軍師’,經常琢磨些對付 白眼狼 的點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韬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āo lüè,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溯源

    • “韬”:原指弓或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隱蔽”之意(如“韬光養晦”)。
    • “略”:指計謀、策略,如“戰略”“謀略”。
    • 組合含義:二者結合後,指通過隱藏智謀或運用策略達成目标,強調深藏不露的智慧。
  2. 核心定義
    原指古代兵書《六韬》和《三略》的合稱,後泛指軍事謀略,并擴展至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策略。


二、曆史淵源


三、現代應用

  1. 軍事領域
    指戰争中的整體策略,如心理戰、外交戰等非武力手段的運用。
  2. 日常生活
    形容個人或團體在複雜情境中隱藏意圖、巧妙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處世韬略”。
  3. 文學與成語
    常見于曆史小說或成語中,如“文韬武略”“滿腹韬略”,強調智謀的全面性。

四、相關例句


“韬略”既承載古代兵法的智慧,又融入現代策略思維,是中華文化中“智謀”與“隱忍”的典型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六韬》《三略》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韬略》的意思及拆分

《韬略》(tāo lü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智謀和策略。它由“韋”和“聿”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韋”是指牛皮革,表示堅固;“聿”是指書寫用的竹簡,表示記錄和指導。所以,《韬略》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用智慧去記錄、指導和實施策略的意思。

《韬略》的來源

《韬略》最早出現在《尚書·商書·五子之歌》中,是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它是儒家學派所推崇的智謀和策略的重要内容,被廣泛應用于政治和軍事領域。

《韬略》的繁體字

《韬略》的繁體字為「韜略」。

《韬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韬略》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韬”在古代寫作“韜”,由“韋”和“兆”兩個字構成,而“兆”與現在的“聿”相似;“略”在古代寫作“畧”,由“田”和“虍”兩個字構成。所以,古時候的《韬略》寫作「韜畧」。

《韬略》的例句

1. 學習《韬略》,能夠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他深谙《韬略》之道,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關詞語

組詞

1. 軍韬:軍事策略。

2. 智韬:智慧的策略。

3. 權韬:權謀和策略。

近義詞

1. 戰略:指在軍事、政治、經濟等領域中運用智慧和技巧以達到預定目标的策略。

2. 謀略:指為達到某個目的而使用的巧妙手段或策略。

反義詞

1. 直率:指言行直截了當,不加掩飾而毫不猶疑。

2. 率直:指言談行動坦率,不做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