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法相宗“八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譯。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種子之識。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三十:“能含藏執持諸善惡種子,故名藏識。” 章炳麟 《無神論》:“若無人格,則不異於佛家所謂藏識。”參見“ 八識 ”。
“藏識”是佛教法相宗術語,也是現代語境中的引申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在佛教法相宗中,“藏識”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譯。其核心意義為“含藏一切善惡因果種子”,即儲存個體生命活動産生的所有潛在能量(種子),這些種子會隨因緣成熟而顯現為果報。
功能特性
藏識如同一個無形倉庫,既能“執持”(保持種子不散失),又能隨業力流轉推動因果循環。唐慧琳在《一切經音義》中提到:“能含藏執持諸善惡種子,故名藏識。”
哲學關聯
近代學者章炳麟将其與西方哲學對比,認為若剔除人格化特征,某些哲學概念與藏識有相似性。
現代語境中,“藏識”偶爾被引申為“隱藏的智慧或知識”,但此用法并非佛教原義,而是成語化的比喻表達。
提示:若需了解佛教“八識”具體運作或種子學說,可參考《成唯識論》等經典文獻。
《藏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藏和識。
《藏識》的部首是「艸」和「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藏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典籍。在佛教文化中,「藏識」指的是人們内心深處所隱藏的智慧和潛力。它是人的内心世界,承載着我們的經驗、記憶和意識。
《藏識》的繁體字為「藏識」。
在古時候,「藏識」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年代、地區和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和确認。
1. 他的藏識深沉而寬廣,具備着卓越的智慧。
2. 在冥想中,我逐漸了解到自己内心的藏識。
1. 智藏:指人内心深處隱藏的智慧。
2. 知識:指人們通過學習和體驗所得知的信息和知識。
3. 内觀:指觀察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1. 内心:指人的心靈深處,承載着個人的思想和情感。
2. 心智:指人的心靈和智力的集合體。
1. 外界:指與個人内心世界相對立的外部環境和事物。
2. 無知:指缺乏知識和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