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革面洗心的意思、革面洗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革面洗心的解釋

[turn over a new leaf;repent genuinely and make a new start] 痛改前非,棄舊圖新。亦作“洗心革面”

前年我碰到過他,他誠懇地說:“從此以後革面洗心,再也不賭6*錢了。

詳細解釋

《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又《繫辭上》:“聖人以此洗心。”後以“革面洗心”比喻徹底悔改。 宋 蘇轼 《乞約鬼章讨阿裡骨劄子》:“ 阿裡骨 兇狡反覆,必無革面洗心之理。” 清 林則徐 《會饬查驗新到外船貨物勾量水痕劄》:“各國夷人共聞共見,自必革面洗心,恪遵功令。” 克非 《春潮急》三十:“隻要肯改變立場,真誠地革面洗心……前途仍然是有的。”亦作“ 革面悛心 ”、“ 革面革心 ”。 唐 劉禹錫 《代謝赴行營表》:“以忠義感脅從之伍,以含弘安反側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明 楊慎 《送薛曲泉之鎮雄勘夷手卷詞》:“笑鄙夫畏首畏尾,蔚蔚九變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無私。”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革面洗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革面洗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徹底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其核心意義是強調從内到外的全面悔改,既有外在行為的轉變(“革面”),也有内心思想的淨化(“洗心”)。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來源:

    • 出自《周易》的《革》卦:“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以及《系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 東晉葛洪在《抱樸子·用刑》中融合兩者,提出“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形成完整表述。
  2. 詞序演變:
    “洗心革面”與“革面洗心”實為同源成語,僅詞序不同,含義一緻,均強調内外兼修的徹底改變。

三、用法與例句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 例句:
    • “你如今犯這麼大的錯誤,必須認真反思,革面洗心。”
    • 古代文獻中,《後漢演義》曾用此詞描述悔過自新的行為。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適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經曆重大錯誤後幡然悔悟的情景,如勸誡他人改邪歸正、文學作品中刻畫人物轉變等。例如:“他出獄後革面洗心,投身公益事業。”

總結

“革面洗心”通過融合《周易》的哲學思想和後世文學表達,成為漢語中表達徹底悔改的經典成語。其内外兼修的含義使其適用于強調深刻轉變的語境,既有曆史深度,也有現實教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革面洗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改掉壞習慣,徹底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革”、“面”和“洗”。其中,“革”的部首是“革”,“面”的部首是“面”,“洗”的部首是“水”,它們分别有8、9和9畫。《革面洗心》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初是出自《莊子》這本古籍中的一句話:“革其面俗,洗其心靈。”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古時候寫這個成語時,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革”字在篆書中寫作“革”,在隸書中寫作“革”,在楷書中寫作“革”。這個成語可以用在許多句子中,例如:“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革面洗心。”組詞方面,可以組成“面面俱到”、“心靈洗滌”等詞語。與“革面洗心”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轉變觀念”、“洗心革面”等,反義詞則沒有特定的成語與之相對。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