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贍養;護育。《三國志·吳志·朱桓傳》:“愛養吏士,贍護六親,俸祿産業,皆與共分。”《南史·孝義傳上·許昭先》:“舅子三人并幼,贍護皆得成長。”
“贍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兩方面:贍養與護育,即經濟支持和生活照顧的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曆史用例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代倫理或相關典故,可參考《三國志》《南史》等文獻。
《贍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照顧、撫養、贍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贊」和「貝」。部首「贊」表示贊美、稱贊的意思,「貝」表示貝殼,原義為財物。漢字「贍」的拼音為shàn。
「贍護」一詞源自于古代的典籍《尚書·大禹谟》,用以指代德能兼有、能以德撫養百姓的能力和責任。它的繁體字為「贍護」。
在古時候,「贍護」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區别。其古代漢字寫法為「贊護」,其中「贊」和「負」有相同的部首「貝」。這種古代寫法仍然可以在一些古代文獻中見到。
以下是一些使用「贍護」的例句:
1. 我們應該贍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2. 他一直贍護着年邁的父母。
3. 作為子女,我們有責任贍護好年邁的父母。
4. 政府應該提供社會福利,以贍護貧困人口。
與「贍護」相關的組詞有:贍養、贍養費、贍養老人、贍養親人等。
「贍護」的近義詞包括:照料、照顧、關愛。
「贍護」的反義詞可以包括:忽視、疏遠、遺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