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機上的絲。《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十七》:“晝夜理機絲,知欲早成匹。”絲,一本作“ 縛 ”。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籬落見娉婷,機絲弄啞軋。”
“機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織機上的絲線,最初用于描述紡織工具中的絲線材料。例如《樂府詩集·子夜四時歌》中“晝夜理機絲,知欲早成匹”即描述女子日夜紡織的場景。
在成語或文學語境中,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或細節。例如唐代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詩句“機絲弄啞軋”,通過紡織細節暗喻生活瑣碎。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樂府詩集》或《全唐詩》等文獻來源。
“機絲”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細小的機械零件或機器中細絲狀的物體。下面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具體解釋。
“機絲”是一個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機”字是由“木”和“幾”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絲”字是由“一”和“糸”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6個筆畫。
“機絲”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描述了當時制作紡機細絲的技術,因而成為後來表示細絲狀物品的常用詞語。在繁體字中,“絲”字的寫法為「絲」。
在古代漢字中,“機絲”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機”字的古代寫法為“脊”或者“霁”,而“絲”字的古代寫法為“糹”。
1. 這款織機能夠制造出非常細的機絲。
2. 紡織廠的工人們正在生産機絲紡線。
3. 小偷利用機絲制作工具,進行破壞和盜竊。
組詞:機械、機器、絲綢、絲線、紡織、機械化。
近義詞:絲線、細線、細絲、絲狀物。
反義詞:粗繩、粗線、粗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