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屬的意思、五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屬的解釋

(1).五服内的親屬。《漢書·韋賢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 顔師古 注:“五屬謂同族之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也。”

(2). 春秋 齊國 管仲 制定的邊邑行政組織。五屬為四萬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 管子 對曰:‘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十邑為率,率有長;十率為鄉,鄉有良人;三鄉為屬,屬有帥;五屬一大夫,武政聽屬,文政聽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屬”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親屬制度中的“五屬”

指五服内的親屬,即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個等級,用于區分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

  1. 具體分類:包括斬衰(三年喪)、齊衰(一年喪)、大功(九月喪)、小功(五月喪)、缌麻(三月喪),分别對應不同親屬的喪服規制。
  2. 文獻依據:出自《漢書·韋賢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顔師古注明确釋為同族五服制度。

二、行政制度中的“五屬”

為春秋時期管仲在齊國推行的邊邑行政組織,屬于地方治理體系的一部分。

  1. 層級結構:以“家”為最小單位,逐級劃分為軌、邑、率、鄉、屬,五屬共管轄4.5萬戶,每屬設大夫一人管理。
  2. 職能分工:推行“武政聽屬,文政聽鄉”的管理模式,軍政與民政分離(《管子·小匡》記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管子》原文或漢代注疏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屬

《五屬》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描述某物被劃分為五個屬類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屬》的拆分部首是“屬”,其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五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一種分類方法,将某物劃分為五個屬類,以便于管理和理解。

繁體

《五屬》的繁體形式為「五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屬”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如有亦屬、五屬之名等。

例句

1. 這本書按照内容可以分為五屬:曆史、科學、文學、藝術和地理。

2. 他的研究成果被歸入五屬之一的生物學領域。

組詞

屬類、屬于、屬下、屬實等。

近義詞

分類、劃分、歸類、區分等。

反義詞

整體、總體、綜合、混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