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服内的親屬。《漢書·韋賢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 顔師古 注:“五屬謂同族之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也。”
(2). 春秋 齊國 管仲 制定的邊邑行政組織。五屬為四萬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 管子 對曰:‘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十邑為率,率有長;十率為鄉,鄉有良人;三鄉為屬,屬有帥;五屬一大夫,武政聽屬,文政聽鄉。’”
“五屬”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五服内的親屬,即中國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個等級,用于區分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
為春秋時期管仲在齊國推行的邊邑行政組織,屬于地方治理體系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管子》原文或漢代注疏資料。
《五屬》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描述某物被劃分為五個屬類的情況。
《五屬》的拆分部首是“屬”,其總筆畫數為【13】。
《五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一種分類方法,将某物劃分為五個屬類,以便于管理和理解。
《五屬》的繁體形式為「五屬」。
在古代,漢字“屬”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如有亦屬、五屬之名等。
1. 這本書按照内容可以分為五屬:曆史、科學、文學、藝術和地理。
2. 他的研究成果被歸入五屬之一的生物學領域。
屬類、屬于、屬下、屬實等。
分類、劃分、歸類、區分等。
整體、總體、綜合、混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