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骨制的一種妝飾品。相傳帶之能使人消除忿怒。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 鹹通 九年, 同昌公主 出降……又帶蠲忿犀、如意玉。其犀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
“蠲忿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權威資料解析如下:
“蠲忿犀”指用犀牛骨制成的一種飾品,相傳佩戴後可消除佩戴者的憤怒情緒。其名稱由三字構成:
據唐代蘇鹗《杜陽雜編》記載,唐懿宗之女同昌公主出嫁時佩戴了“蠲忿犀”與“如意玉”,并描述其“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這一記載說明它在唐代貴族中可能被視為具有特殊功能的珍寶。
古人常賦予器物以象征或實際功效,蠲忿犀即體現了“以物寄情”的觀念。其功能與中醫理論中“鎮心安神”的玉石、犀角等材質有相似之處,反映了古代對情緒調節的重視。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釋義為“平息怒氣”,但根據古籍記載,它更接近具體物品的指代。這種差異可能源于詞語在傳播中的演變。
《蠲忿犀》是指解除忿怒的象征,蠲指解除、消解,忿指憤怒、惱怒,犀指指象征力量和堅固的犀牛。整個詞語的意義是用強大的力量來解除憤怒和怨恨。
《蠲忿犀》的拆分部首為虍、心、 生、牛,分别位于左上、上、左、右角。根據不同的字典和字形,筆畫數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蠲忿犀》的總筆畫數為21。
《蠲忿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中。它是根據犀牛象征力量和堅固的特性,以及忿怒需要被解除的概念來構成的。這一詞語往往用于修身養性、舒緩内心壓力的散文或詩歌中。
《蠲忿犀》這一詞語的繁體字為「蠲忿犀」,并沒有什麼特别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由于《蠲忿犀》這一詞語的古代使用并不常見,所以我們無法确切了解其古時候漢字寫法。
1. 他每天都通過冥想來蠲卻内心的忿怒。
2. 她使用和善可親的語言來蠲忿犀,平息了争論。
蠲怒、忿犀、犀忿、解蠲、忿懷、犀怒
化怨、解愠、洩怒、舒郁、蠲解、消慨
積怨、怒恚、激怒、情憤、犀憤、忿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