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 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惠休 淫6*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 鲍照 ,恐 商 周 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商周汉语 快速查询。
商周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商指中国历史上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的商朝(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以甲骨文和青铜器闻名;周指继商朝之后的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分为西周与东周,确立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连用泛指先秦早期文明阶段,如:
《汉语大词典》释“商周”为“商朝与周朝的合称”,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
指代青铜器鼎盛、礼乐制度形成的时代,如“商周青铜器”“商周礼制”。
儒家典籍常以“商周”为德政典范,如《论语·为政》:“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周礼借鉴夏商两代,礼制丰富完备) 。
“商周时期”:考古学分期术语,涵盖商至西周中期;
“商周考古”:以两朝遗址、文物为核心的研究领域(参考《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定义)。
在传统文献中象征政权更迭与天命转移,如《孟子·公孙丑上》:“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商汤、周文王以小国行仁政得天下)。
权威参考来源:
“商周”一词的含义需结合语境分两类解释,以下是详细说明:
时间范围与历史地位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首个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约790年)。商朝被周武王推翻后,周朝建立,标志中国进入封建制度成熟期。
政治制度差异
文化成就
比喻用法
源自《左传·桓公十一年》:“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 意为商与周实力悬殊,后引申为“两者难以匹敌”。例如南朝钟嵘《诗品》中“恐商周矣”即用此意。
商周时期(含西周、东周)是中国青铜文明高峰,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若需了解具体历史事件(如牧野之战、盘庚迁殷),可查阅等来源。
迸洒边钥并州剪不知所从彩幡草靸鯧鯸得也钉书匠东飘西荡遁北耳跟厢蜂气钙化改土为流勾考鼓帆姑姑海水温度脚蹼精油紧屯屯眷异苛急口碑载道来裔镣琫隶配陋邑録遗密报能文能武孽嬖聂聂朴劣飘邈辟远铺地锦前记汽车渡船畦陌清商曲肉鬉三素扇舞师传十相具足书声琅琅铜荷土老儿讬便望空捉影惋悒违世异俗违悮文人学士瘟神文旨相勖仙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