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垣殘壁的意思、斷垣殘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垣殘壁的解釋

[(a desolate scene of)broken walls] 形容建築物遭嚴重毀壞的景象;喻指殘破景象

詳細解釋

倒塌了的牆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徐遲 《火中的鳳凰》:“灰紅的火焰漸漸熄滅,留下一片瓦礫場,斷垣殘壁。” 袁靜 《伏虎記》第六回:“如今,一片暗淡,斷垣殘壁,影影綽綽,寂無聲息。”《新民晚報》1985.3.14:“﹝ 交河 古城﹞建于 漢 代,廢于 元 代,斷垣殘壁,滿目荒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垣殘壁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指斷裂的矮牆和倒塌的牆壁,形容建築物遭受破壞後殘破荒涼的景象。從構詞結構看,“斷”強調斷裂、不完整的狀态,“垣”特指矮牆或城牆,“殘”指破損、殘缺,“壁”則為直立牆體,四字組合強化了廢墟的視覺意象。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用于描繪戰亂、災害後的場景,如《明史·方國珍傳》中“攻城略地,斷垣殘壁,煙火連天”。

現代漢語詞典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形容建築物倒塌殘破的景象”(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12頁),而《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解釋為“形容遭受破壞後零落破敗的建築物”(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第1452頁)。文學作品中,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道:“戰火過後,北平城内隻剩斷垣殘壁,滿目瘡痍”,生動體現了詞語的曆史厚重感與情感張力。

從語義演變看,該詞逐漸從具象的建築損毀延伸至抽象層面的文化或精神衰敗,例如“傳統文化的斷垣殘壁亟待修複”(《人民日報》文化評論專欄,2023年)。其權威性源于曆代典籍和現代辭書的規範收錄,以及文學、新聞領域的高頻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斷垣殘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uàn yuán cán bì,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結構與用法


3.出處與示例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斷垣殘壁”與“斷壁殘垣”為同義詞,可互換使用()。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拔還蒼狗白衣憯凄參佐春喚摧伏當着不着痶瘓杜門自絕鈍頑防身放着輻車恭默守靜廣解海際狐裘蒙戎交競雞頭肉糾黜哭笑不得拉東補西癞漢指頭愣頭磕腦料鈔俚耳獵主凜戾魯笨冥思苦想麋至米蛀蟲木征劈腿淺澱氣沖鬥牛切膚棄舊憐新青漪奇蹄目羣議戎華戎馬倉皇榮品三辭桑笄傘頭掃森陰煽揚神使豕畜樹核縮節天産筒箭吐陠妄執文職小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