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仰賴。《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率土式望,在 備 一人。”
“式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式望(拼音:shì wàng)指仰望、仰賴,表達對他人的高度依賴或敬仰。例如《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率土式望,在備一人”,意為天下百姓都仰賴劉備一人。
字形結構
語境應用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某人或某事的深切依賴,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表達。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學術研究。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并參考權威文獻如《三國志》原文。
式望(shì wàng)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對某種形式或方式向往、期望的心态或态度。
式(shì)的部首是弋,共5畫;望(wàng)的部首是月,共12畫。
式望由兩個詞彙組成:式和望。
式,最初表示祭祀時用來控制和引導步驟的規矩,後來引申為方式、形式。望,原指以月亮為标志以測定方位,後來泛指期盼、希望。
式望的繁體字為式望。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義理的連貫性。古時寫式的時候,式的左下角會另外加上“式”字的小字形,望的寫法則比現代稍微複雜一些。
1. 我對未來的工作方式抱有很大的式望。
2. 她一直式望着父親教導她的道路。
式樣、望眼欲穿、期望、盼望、覓食、覓找。
期望、盼望、希望。
失望、厭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