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ffer;sustain] 無故承受某種痛苦
蒙受斷臂割鼻的苦難
受到;遭受。 唐 元稹 《報雨九龍神文》:“刺史 稹 以二從事蒙受塵露,百裡詣龍,為七邑民赴訴不雨。” 毛6*澤6*東 《整頓黨的作風》:“這使得我們許多同志蒙受了主觀主義思想的毒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蒙受漢語 快速查詢。
“蒙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蒙受(拼音:méng shòu)表示被動地承受某種負面境遇或結果,通常指遭受損失、冤屈、恥辱等。其核心含義是“無故承受”或“被動經受”。
曆史用法
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報雨九龍神文》中“蒙受塵露”,意為承受塵土的沾染,引申為經受磨難。
現代用法更強調被動性,如毛澤東提到的“蒙受主觀主義思想的毒害”。
語義側重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1)或滬江詞典(來源2)。
《蒙受》(méng shòu)是一個常用詞彙,表示遭受、承受、經曆等含義。在中文語境中,它常用來描述某種不好的情況或者經曆的結果。
《蒙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3個筆畫。
《蒙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文化。這個詞的古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曰」與「蒙」的組合。繁體字「蒙受」保留了古代漢字的傳統書寫方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蒙」字的下方是一個「曰」字,表示每天,象征持續不斷地承受着某種情況。這種寫法可以體現出漢字的獨特風格和構造。
1. 他在戰争中蒙受了傷害。
2. 這個地區正遭受嚴重的幹旱。
3. 她蒙受了一系列的失敗和打擊。
1. 蒙頭大汗:形容因緊張、害怕或者運動而全身大汗淋漓。
2. 蒙面人:指身份不明或者故意隱藏真實面貌的人。
3. 蒙蔽:指被謊言、欺騙、迷惑所誤導或短時間内無法辨别清楚真相。
近義詞:遭受、承擔、忍受
反義詞:享受、受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