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ailand] 泰國的舊稱
泰國 的舊名。舊分 暹 與 羅斛 兩國,十四世紀中葉兩國合并,稱 暹羅 。 元 周達觀 《<真臘風土記>總叙》:“其國( 真臘 )北抵 占城 半月路,西南距 暹羅 半月程。”
“暹羅”是中國對泰國舊稱的漢語音譯,其詞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暹羅”是泰國的古稱,對應泰語สยาม(Sayam)和英語Siam。該名稱自13世紀起被中國使用,1939年泰國首次更名後逐漸被取代,但1945-1949年間曾短暫恢複。
組合來源
名稱由“暹”與“羅”合并而成:
梵語含義
梵語中“Siam”有兩種解釋:
該名稱最早見于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1296年),記錄了當時中南半島的政治格局。現代泰國雖已更名,但“暹羅”仍廣泛用于曆史文化領域,如傳統藝術、貓種命名等。
(注:如需暹羅王朝詳細年表或相關文獻,可查閱網頁的擴展資料。)
《暹羅》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于指代泰國國家。它也可以表示泰國的人民、語言和文化。這個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泰國。
《暹羅》這個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日”、“罒”和“申”部。其中,“日”部作為右邊的部首,表示太陽或天空;“罒”部作為左邊的部首,表示網罩的形狀;“申”部則表示足迹。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
《暹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當時,泰國位于中國的南方,因此被稱為“南蠻”。後來,泰國與中國進行了頻繁的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國人更加熟悉了泰國這個國家,并将其稱作“暹羅”。此後,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暹羅》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暹羅」。這種寫法在一些華人社區和文化場所仍然被使用。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暹羅》這個詞通常被寫作「暹脫」,這是一種根據詞義而選擇的漢字取代寫法,但現在已不再使用。
1. 泰國的官方名稱是“王國暹羅”。
2. 他是暹羅留學生,擅長中文和英文。
泰國、暹羅人、暹羅語、暹羅文化、暹羅旅遊等。
泰國、泰族、泰語等。
中國、中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