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檄的意思、憲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檄的解釋

舊時稱上官所發檄文的敬詞。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頃奉憲檄,安插墾荒官兵屯種,敢不澟遵。”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詳文贅說》:“然猶恐以額外沙灘指為承糧熟地……誠有如憲檄之所駁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憲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權威公文
    指古代君主或官方發布的正式命令、宣告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例如《福惠全書》中提到的“頃奉憲檄”,即表示接到上級檄文後需嚴格執行。

  2. 敬稱用法
    舊時對上級(如上官、朝廷)所發檄文的敬稱,常見于清代文獻,如黃六鴻記載的“安插墾荒官兵屯種”等事務中提到的“憲檄”。


二、詞源解析


三、發音與使用


四、文獻例證

清代黃六鴻的《福惠全書》多次出現該詞,如“誠有如憲檄之所駁者”,表明其作為上級批複的正式文書功能。


“憲檄”兼具權威性與禮儀性,既是法律文件,也體現古代等級制度下的文書敬稱。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主要用于研究曆史公文或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憲檄的意思

憲檄(xiàn xī)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古代君主頒發的示告國民的文書”,通常是指向國内外宣布命令、重要政策或戰争宣戰,并傳達給各地統治者和百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憲檄的偏旁部首是宀(mián,宀是“寶蓋頭”),檄的部首是木(mù,木是“樹木”)。

憲字分解為宀+言,共有7筆畫;檄字分解為木+敕,共有14筆畫。

來源

憲檄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和曆史背景。在古代,國王或君主會利用憲檄去發出在政治、軍事上的命令和宣布重大政策。憲檄常常被寫成書信或木牌的形式,經使者傳達給各地統治者和百姓。

繁體

憲檄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憲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憲檄的字形有些許不同于現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因時代的不同而變化,可以查閱曆代字書或古代文獻來了解具體古字的寫法。

例句

1. 陛下頒發憲檄,宣布對敵發動戰争。

2. 憲檄傳達至各地,全國人民紛紛響應國家政策。

3. 這封憲檄準确明确地傳達了軍隊的行動指示。

組詞

憲治、憲政、檄文、檄書、檄來等。

近義詞

檄文、公告、宣言、诏書。

反義詞

答複、回應、執檄(指對檄文做出回應或反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