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fiteer;make capital of;reap some profit]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乘機撈一把
“撈一把”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慣用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定義
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可觀利益(尤其是財物),常帶有臨時性、投機性的特點。例如官員利用職權貪腐、商人趁亂牟取暴利等場景中常見此說法。
詞性與結構
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出現在劉知俠的小說《鐵道遊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 這一用法生動展現了貪婪行為的惡性循環。
用法與示例
英文對應
可譯為“profiteer”或“make capital of”,體現利用機會謀利的含義。
提示:該詞多用于口語或非正式文本,書面表達中建議根據語境替換為“牟取私利”“投機獲利”等中性詞彙。
《撈一把》是一個常見的俗語,意思是獲取或試圖獲取一些好處或利益。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不顧一切地追逐個人利益或得到某種權益的行為。
《撈一把》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扌”(手部部首)+“聲”(聲母)+“把”(手部部首)。
其中,“扌”代表手的部首,聲母“聲”表示發音,“把”表示手的部首。
根據部首查字典可以發現,“撈”的部首是“扌”,“把”的部首同樣是“扌”,所以在這個字中手部部首是重複的。
根據筆畫數,“撈”字一共有12畫。
《撈一把》這個俗語來源于中國方言,最早出現在民間口頭語中。大概是70年代廣東話詞彙的擴散,在廣東、港澳地區開始廣泛使用,并逐漸傳播到其他地方。
在繁體字中,“撈”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撈”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
在《說文解字》中,“撈”字的原始形式是“掏”,也即是用手去取的意思。這種寫法在古代常用。
在隸書中,“撈”字的寫法是“仿”,在楷書中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1. 他總是喜歡撈一把,不顧他人感受。
2. 不要隻顧着自己撈一把,要考慮到整個團隊的利益。
3. 我們不能讓少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撈一把。
組詞:撈取、撈錢、撈功、撈點、撈好處。
近義詞:得利、圖利、謀私。
反義詞:讓利、奉獻、無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