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赐。《魏书·元徽传》:“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国。於是有所赏锡,咸出薄少,或多而中减,与而復追。”《隋书·杨素传》:“前后赏锡,不可胜计。”《旧唐书·元行冲传》:“ 贞观 中, 魏徵 因 孙炎 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
“赏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赏锡”指赏赐财物或荣誉,其中“锡”通“赐”,表示给予。该词常用于表彰功绩或奖励贡献,强调赐予的贵重性。例如古代帝王对臣子的特殊嘉奖,常以“赏锡”描述。
现代汉语中,“赏赐”更为常用,而“赏锡”因含通假字,多出现在古籍或仿古语境中。其使用场景通常与历史、文学相关,日常交流较少出现。
类似结构的古汉语词汇还有“锡赉”(赏赐)、“锡命”(赐予诰命)等,均以“锡”为核心表达授予之意。
赏锡(shǎng xī)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或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赞赏和祝福。
赏字的部首是贝字旁,它的笔画数是11画;锡字的部首是金字旁,它的笔画数是16画。
赏锡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荡》:“赏以竹簋,感嘉猷兮。”指的是赞美和感谢对方的善意和好处。
繁体字中,赏字保留原貝字旁的形状,锡字则多加了一点,变成鍚字。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赏字并没有贝字旁,而是写作“尚”,锡字则写为“錫”或“銑”。
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赏锡,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工作。
赏识、赏心悦目、赏心乐事
表扬、称赞、赞赏
批评、责备、指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