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朝廷呈報。《鹖冠子·王鈇》:“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漢書·谷永傳》:“臣聞王天下有國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聞。”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愚以為苟慮有所及,宜密以上聞,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論》:“今也,外臣不敢與聞内事,而中貴苛刻暴橫,民間私語,皆採以上聞。”
(2).古賜爵名。《呂氏春秋·下賢》:“﹝ 魏文侯 ﹞虜 齊侯 獻諸天子,天子賞 文侯 以上聞。”《呂氏春秋·上農》:“農不上聞,不敢私籍于庸。” 許維遹 集釋引 孫诒讓 曰:“上聞,賜爵也,亦謂通名于官也。”《漢書·樊哙傳》:“﹝ 噲 ﹞下 戶牖 ,破 李由 軍,斬首十六級。賜上聞爵。”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得徑上聞也。”
“上聞”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将下情或重要事件上報至朝廷或上級機構。此用法強調信息傳遞的官方渠道,常見于古代文獻:
作為古代爵位稱號,特指“上聞爵”,授予有功之人以示褒獎:
此詞多用于古代政治與制度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解讀時需特别注意其雙重含義。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上聞》是一個成語,表示聽到某種消息或者消息傳來。具體意思為聽到或得知上級或上方的消息。
《上聞》的拆分部首是“一”和“門”,拆分筆畫為9畫。
《上聞》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當時匈奴屢次侵犯邊境,漢朝一直在采取應對措施,因此成語“上聞”意味着得知上級下達的命令或者消息。
《上聞》的繁體字為「上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上聞》的古代寫法為「⿔止⿰工乂」。
1. 軍隊官兵對上聞通報後,立即執行了緊急行動。
2. 政府信息發布會上,記者們如數家珍,周到地上聞了最新政策。
上聞消息、上聞口信、上聞傳聞、上聞戰情
聽聞、接報、得悉、獲悉
未聞、不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