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辄的意思、動辄的詳細解釋
動辄的解釋
[easily] 動不動就;常常
動辄開罪于人
頂成叔動辄就打老婆
詳細解釋
動不動就。《後漢書·南匈奴傳》:“臣等生長 漢 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 宋 李綱 《辭免知樞密院劄子》:“臣本書生,進由庠序,以忠義自許,妄意事功,而性剛才拙,動輒多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佃戶 曹二婦 ,悍甚,動輒訶駡風雨。” 魯迅 《書信集·緻陶亢德》:“因為我其實不能幽默,動辄開罪于人。”
詞語分解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 辄的解釋 辄 (輒) é 總是,就:動辄得咎。淺嘗辄止。 古代車箱兩旁的闆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樣。 仗恃胡作非為:“甘受專辄之罪”。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動辄”是一個漢語副詞,讀音為dòng zh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表示“動不動就;常常”,多用于描述某種行為或現象頻繁發生,且帶有負面傾向。
例:
- “動辄得咎”(稍有舉動就招來責備)
- “動辄惡語相加”(經常用難聽的話攻擊他人)。
二、出處與用法
-
來源:
- 最早見于《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動辄億萬”。
- 宋代李綱《辭免知樞密院劄子》提到“動辄多忤”,強調因性格剛直而常與他人沖突。
-
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暗含對頻繁發生之事的批評或不認同。
- 例句:“現在一些醫生動辄開大藥方”(暗指過度醫療)。
三、詞語結構
- “動”:指行為、舉動;“辄”:古漢語中表“立即、就”,組合後強調“一有舉動就……”的頻繁性。
四、近義詞
- “常常”“往往”“每每”,但“動辄”更強調負面結果的頻繁性。
例:“他動辄發火”比“他常常發火”更具批判性。
五、拓展知識
- 外文翻譯:英語對應“easily”(輕易地),西班牙語譯為“en cualquier ocasión”(在任何情況下)。
- 使用注意:口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評論性文本或正式場合。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或宋代文人劄記。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動辄是一個成語,表示某種現象或行為往往發生得很頻繁,容易發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動(dòng)和辄(zhé),其中動的拼音是dòng,筆畫數為7;辄的拼音是zhé,筆畫數為9。動辄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為動輒。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動辄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沒有改變。下面是一個使用動辄的例句:他動辄就大聲嚷嚷,很容易惹人厭煩。在組詞方面,可以構成詞語如動辄得咎、動辄得咎、動辄出名等。動辄的近義詞有經常、常常、頻繁等。反義詞則是偶爾、罕見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