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動辄的意思、動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動辄的解釋

[easily] 動不動就;常常

動辄開罪于人

頂成叔動辄就打老婆

詳細解釋

動不動就。《後漢書·南匈奴傳》:“臣等生長 漢 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 宋 李綱 《辭免知樞密院劄子》:“臣本書生,進由庠序,以忠義自許,妄意事功,而性剛才拙,動輒多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佃戶 曹二婦 ,悍甚,動輒訶駡風雨。” 魯迅 《書信集·緻陶亢德》:“因為我其實不能幽默,動辄開罪于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動辄”是一個漢語副詞,其核心含義是表示某種行為或情況很容易發生或頻繁出現,常帶有輕易、隨便、往往的意味,多用于描述不太合理、過分或令人不悅的情形。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與用法:

    • 釋義: 表示“動不動就…”,“常常就…”,“很容易就…”。它強調某種行為、反應或狀态的發生門檻很低,不需要特别的原因或經過深思熟慮就輕易出現。
    • 詞性: 副詞。在句子中通常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輕易性和頻繁性。
    • 語義色彩: 通常帶有輕微的貶義或消極色彩,暗示所描述的行為是過度的、不必要的、沖動的或令人不快的。例如,“動辄發脾氣”意味着很容易、經常發脾氣,這通常被認為是不好的。
    • 常見搭配: 常與表示負面行為或結果的詞語搭配,如:
      • 動辄得咎(動不動就受到指責或處罰)
      • 動辄打罵(動不動就打罵)
      • 動辄發怒/發脾氣(動不動就生氣)
      • 動辄斥責(動不動就訓斥)
      • 動辄花費巨資(動不動就花很多錢)
      • 動辄以…相威脅(動不動就用…來威脅)
  2. 構詞與字源分析:

    • 動: 指“行動”、“舉動”、“行為”。
    • 辄: 本義指“車耳”,即古代車廂兩旁可憑倚的木闆,引申為“就”、“總是”、“立即”的意思(表示行為緊隨某種情況或輕易發生)。
    • 合成詞義: “動辄”即“舉動就…”,形象地表示“一有舉動就(如何)”,強調行為發生的輕易性和即時性。
  3. 用法特點與語境:

    • 強調輕易性: 核心在于突出某種反應或行為發生的門檻低、不費力、不經思考。
    • 暗示頻繁性: 由于容易發生,所以往往也意味着發生的次數比較多。
    • 多用于負面評價: 主要用于描述說話者認為不合理、過分、急躁、沖動或帶來不良後果的行為或現象。
    • 書面語色彩: “動辄”在現代漢語中具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常用于較為正式的叙述或評論中,但口語中也并非完全不用。

“動辄”是一個表示行為輕易發生、常帶貶義的副詞,意為“動不動就…”、“常常就…”。它強調某種(通常是負面的)行為或狀态出現的隨意性和頻繁性,反映了說話者對所述行為的不認可态度。其構成體現了“舉動”與“立即/總是”的結合,生動刻畫了行為的輕易觸發。

(注:由于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網頁鍊接,以上解釋基于通用漢語語言學知識及詞典釋義共識撰寫,以确保内容的準确性和專業性。)

網絡擴展解釋

“動辄”是一個漢語副詞,讀音為dòng zh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表示“動不動就;常常”,多用于描述某種行為或現象頻繁發生,且帶有負面傾向。
例:


二、出處與用法

  1. 來源:

    • 最早見于《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動辄億萬”。
    • 宋代李綱《辭免知樞密院劄子》提到“動辄多忤”,強調因性格剛直而常與他人沖突。
  2. 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暗含對頻繁發生之事的批評或不認同。
    • 例句:“現在一些醫生動辄開大藥方”(暗指過度醫療)。

三、詞語結構


四、近義詞


五、拓展知識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或宋代文人劄記。

别人正在浏覽...

秉握碧宇蒼黃反複斥地愁蛾棰策出雲入泥此一時彼一時從谏錯采當事者第五獨詣餓虎吞羊藩服方概發懸梁诽訾奉職公訴函知嘿嘿癡癡合祀歡諧穢漬戶口街談巷諺棘矢及時行樂抗幹擾快馬溜撒浶浪老套筒莽莽漠漠南涼盤龍髻磻溪叟片月青唇認得破容彩榮樂沙鶴擅行不顧陝津蛇穿聖誨射石飲羽四部書嵩峻掏摝天雲庭谒駝蹄雞外廠五部洲嗚哨下本錢祆廟仙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