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朝廷呈报。《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汉书·谷永传》:“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私语,皆採以上闻。”
(2).古赐爵名。《吕氏春秋·下贤》:“﹝ 魏文侯 ﹞虏 齐侯 献诸天子,天子赏 文侯 以上闻。”《吕氏春秋·上农》:“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 许维遹 集释引 孙诒让 曰:“上闻,赐爵也,亦谓通名于官也。”《汉书·樊哙传》:“﹝ 噲 ﹞下 户牖 ,破 李由 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得径上闻也。”
“上闻”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将下情或重要事件上报至朝廷或上级机构。此用法强调信息传递的官方渠道,常见于古代文献:
作为古代爵位称号,特指“上闻爵”,授予有功之人以示褒奖:
此词多用于古代政治与制度语境,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解读时需特别注意其双重含义。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上闻》是一个成语,表示听到某种消息或者消息传来。具体意思为听到或得知上级或上方的消息。
《上闻》的拆分部首是“一”和“门”,拆分笔画为9画。
《上闻》最早出现在《汉书·匈奴传》中。当时匈奴屡次侵犯边境,汉朝一直在采取应对措施,因此成语“上闻”意味着得知上级下达的命令或者消息。
《上闻》的繁体字为「上聞」。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上闻》的古代写法为「⿔止⿰工乂」。
1. 军队官兵对上闻通报后,立即执行了紧急行动。
2. 政府信息发布会上,记者们如数家珍,周到地上闻了最新政策。
上闻消息、上闻口信、上闻传闻、上闻战情
听闻、接报、得悉、获悉
未闻、不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