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號巷哭的意思、行號巷哭的詳細解釋
行號巷哭的解釋
在大路上、在裡巷中號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極。 晉 劉琨 《勸進表》:“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絶氣,行號巷哭。”《南史·蕭昂傳》:“俄而暴卒,百姓行號巷哭,市裡為之諠沸,設祭奠於郡庭者四百餘人。”
詞語分解
- 行號的解釋 謂邊走邊號哭。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望紫極而行號,瞻丹陵而殞慟。”店鋪商號。 郭孝成 《湖南光複紀事》:“甫議決時,即有巨紳某認捐巨款以為之倡,既及商界各行號,均極願報効。”
- 巷哭的解釋 在裡巷中聚哭。舊時常用作稱頌官吏生前有善政者。 漢 劉向 《說苑·貴德》:“ 鄭 子産 死, 鄭 人丈夫捨玦珮,婦人捨珠珥,夫婦巷哭,三月不聞竽瑟之聲。”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三:“京師之民
網絡擴展解釋
“行號巷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háng háo xiàng kū(“行”指道路,讀作“háng”)
- 字面意思:道路上(行)和大街小巷(巷)中的人都在號哭。
- 引申義:形容人們因極度悲痛而集體哀嚎的場景,多用于重大災難或失去重要人物時的社會性悲恸。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
出自晉代劉琨《勸進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
(意為:凡是有生命的人,無不捶胸頓足、悲痛欲絕,在街巷中痛哭。)
- 曆史用例:
《南史·蕭昂傳》記載,蕭昂暴卒後,“百姓行號巷哭,市裡為之喧沸”,四百餘人自發祭奠。
用法與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悲痛的普遍性。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戰争、災難、領袖逝世等引發全民哀痛的事件。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哀鴻遍野、哭聲震天、舉國同悲。
- 區别:
“行號巷哭”側重空間上的廣泛性(大街小巷),而“哀鴻遍野”更強調災民流離失所的景象。
現代延伸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以渲染悲壯氛圍。例如描述地震後民衆的集體哀悼,可形容為“行號巷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號巷哭》的意思
《行號巷哭》是一個成語,意為街道上的人們悲傷哭泣。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戰亂時期人們夜晚在黑暗的巷道中心情悲痛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號巷哭》共有7個字,拆分如下:
- 行:彳(⻌)+ 羊(⺶)
- 號:⺩ + 號(口)
- 巷:巳 + 工(⼯)
- 哭:口(⼝)+ ⺻(犭)+ 句(古文)
來源
《行號巷哭》這個成語源自唐代杜甫的《哀時命喪長安城行監者》一詩:“鑿石不見龍行淚,行街無一人號哭。”其中“行號”和“巷哭”合起來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行號巷哭》的繁體形式是「行號巷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在此無法詳細給出。
例句
他走在鬼市的街巷,聽到了行號巷哭的聲音。
組詞
行人、號子、巷道、哭泣
近義詞
街頭痛哭、巷口號泣、行市悲歎
反義詞
歡聲笑語、喜笑顔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