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能高舉遠飛的鳥。比喻俊傑。 元 李孝光 《水調歌頭》詞:“高雲上鵬鶚,大路展驊騮。” 明 何大複 《贈葛時彥》詩:“驊騮萬裡路,鵬鶚九秋天。”
“鵬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構成
引申含義 組合後泛指高飛遠舉的猛禽,比喻才能卓越、志向高遠之人。元代李孝光《水調歌頭》用“高雲上鵬鶚”暗喻賢才施展抱負,明代何大複則以“鵬鶚九秋天”形容俊傑的淩雲之志。
文學應用 該詞多見于詩詞骈文,通過兩種猛禽的意象疊加,強化對傑出人物的贊美,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注:因現存文獻記載有限,此釋義主要基于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分析。若需更權威的語源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鵬鹗》是指一種鳥類,屬于鷹科鷹屬。鵬鹗是一種大型猛禽,體型較大,善于飛翔和捕食。
《鵬鹗》中的第一個字“鵬”是由“鳥”字旁和“月”字組成。其中,“鳥”部為17畫,“月”部為4畫。第二個字“鹗”隻有一個部首,即“鳥”,為17畫。
《鵬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根據古籍記載,鵬鳥是一種巨大無比、能夠展翅遮天蔽日的神鳥,能夠輕易捕食大魚。
在繁體字中,鵬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鵬鹗可以被寫作“鵬鶚”。其中,“鵬”表示鵬鳥,“鶚”表示鹗鳥。
1. 締造偉大事業需要像鵬鹗一樣的雄心壯志。
2. 他的視野寬闊,如同鵬鹗翺翔于藍天。
1. 鵬翼:喻指巨大的翅膀。
2. 鷹擊長空:比喻壯志淩雲、無所畏懼。
3. 飛翔:指鳥類在空中自由飛行。
鷹、雄鷹。
雀鷹、鴿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