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身殿的意思、三身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身殿的解釋

指佛殿。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三身殿琉璃吻,高接青虛;舍利塔金相輪,直侵碧漢。”參見“ 三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身殿是漢傳佛教寺院中供奉"三身佛"的核心建築,源自大乘佛教法身、報身、化身(應身)的教義體系。該建築名稱由佛教術語"三身"與建築稱謂"殿"組合而成,具有特定宗教内涵:

一、三身佛構成

  1. 毗盧遮那佛(法身佛):象征佛法真理本體,《佛學大辭典》載其梵語Vairocana意為"遍一切處",代表佛教的終極真理。
  2. 盧舍那佛(報身佛):《華嚴經》闡釋其為圓滿智慧顯現之身,體現佛陀修行功德果報,《中國佛教寺院建築》記載此尊多作菩薩裝束。
  3. 釋迦牟尼佛(應身佛):指曆史上顯現人間的佛陀,《佛教造像法》強調其造像多取人間比丘形相。

二、建築功能特征 在寺院布局中,三身殿通常作為主殿存在,空間規制高于配殿。中國佛教協會《寺院建制考》指出,唐代以降的伽藍七堂制多将此殿設于中軸線核心位置,殿内三佛多呈"品"字形排列,法身佛居中,報身、應身佛分列左右。

三、宗教哲學内涵 《大乘起信論》闡釋三身理論體現佛法的體、相、用關系:法身是本體,報身是功德顯現,應身是隨緣教化。這種三位一體的佛陀觀,構成漢傳佛教重要的神學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三身殿”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2.引申含義

3.文獻與用例

4.相關詞語

“三身殿”原為佛教建築術語,後衍生出比喻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佛教理論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西廂記諸宮調》及佛教經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童便腹畢老不華殘年常堅冰長篇累牍齒躐癡抹糊膽量東不着邊,西不着際短箋多許少與二王廟幹支剌工人階級關醼涵閘黑門坎兒賄求渾渾嘉材澆慝角雉集藏可喜娘寬宏大量酷刻壼德連抃列民緑滋面折廷诤明暢能績扭動輕舒窮巷秋晩卻寒簾桑榆晩景三五夕煞回申破深仄殊藩四絕填房跳井鐵打亭曆托腔望郎往生咒尾子文運仙都詳潤仙觀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