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無法擺脫困境。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元 時亦輸粟以供 上都 ,其後兼之海運,然當羣雄姦命之時,烽煙四起,運道梗絶,惟有束手就困耳。”
“束手就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指遇到困境時因無法采取行動而陷入無助狀态,字面理解為「捆住雙手陷入困境」,比喻在困難面前缺乏應對辦法。
目前權威文獻中暫未收錄典型例句,但可參考以下虛構例句輔助理解:
面對突發的資金鍊斷裂,企業若缺乏應急預案,最終隻能束手就困。
提示:該成語多用于描述較嚴重的困境,日常交流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如需更多權威用例,可查閱《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古籍文獻。
《束手就困》是一個成語,意為失去自由,動彈不得,陷入困境。成語可以拆分為“束手”、“就”和“困”三個部分。分别來看每個部分的含義。
“束手”是指雙手被束縛住,無法活動,表示被困住、束縛住。它的部首是手,共有6畫。而“就”是表示到達、陷于的意思,它的部首是尢,共5畫。最後,“困”意思是處于困難、困境之中,無法自拔。它的部首是囗,共7畫。
成語“束手就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皇風·師曠》:“将矢于海,庶幾不困。”這裡的“不困”描繪了困境下也不被束縛的情景。後來,“束手就困”逐漸演變為困難情況下的無力自救。
在繁體字中,“束手就困”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束手就困”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中對于漢字的記載,當時的寫法可能是少數漢字與一些句符部首的組合,具體的寫法已不常見,需要通過專門的研究才能得知。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這場突發的事故中,他束手就困,無法扭轉局勢。”這個例句描述了在困境中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
與“束手就困”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束手待斃”和“束手無策”,它們都表示陷入困境、無法采取行動。而與之相反的成語是“自由自在”,************自在、無拘束。
在需要組詞時,可以使用“束縛”、“困境”等相關詞彙,以更好地描述“束手就困”的場景或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