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鹽的意思、木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鹽的解釋

(1).果實名。鹽麸子的别名。《通志·昆蟲草木二》:“鹽麩子曰叛奴鹽……其實秋熟為穗,著粒如小豆,其上有鹽如雪,可以調羹。戎人亦用此,謂之木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鹽麸子》﹝集解﹞引 陳藏器 曰:“ 吳 人謂之鹽麩,戎人謂之木鹽。”

(2).幹燥時泌鹽植物樹葉上出現一層鹽霜,可以刮取下來食用,謂之木鹽。也叫樹葉鹽。或謂其地水氣鹹,凝鹽生樹上。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食鹽》:“木鹽生於樹。”參閱《魏書·勿吉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系統核查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學術文獻,"木鹽"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獨立釋義收錄。其相關概念主要存在于以下兩類文獻中:

一、古代本草文獻中的特殊指代 在《本草綱目》《證類本草》等典籍中,"木鹽"作為"鹽膚子"的别稱出現,特指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果實表面析出的天然結晶物。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載:"鹽麸子……其子秋熟為穗,粒如小豆,上有鹽如雪,可為羹用,謂之木鹽"。這種天然結晶含氯化鈉及有機酸,古代曾作代鹽使用。

二、植物學領域的俗稱 現代植物志中,"木鹽樹"是鹽膚木的地方别名。據《中國植物志》第45卷記載,該植物在湖北、四川等地俗稱木鹽樹,因其葉片被蟲寄生形成的五倍子(蟲瘿)或果實鹽霜形似鹽粒而得名。其學名Rhus chinensis在國際植物命名數據庫中具有明确分類地位。

學術建議 若需嚴謹引用:

  1. 古籍釋義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本草綱目》(ISBN 9787101055307)果部第三十二卷
  2. 植物特性宜引證科學出版社《中國植物志》電子版(http://www.iplant.cn/)或《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注:因該詞非常用詞彙,建議使用者提供具體語境以便精準溯源。當前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均未單列"木鹽"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木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果實名稱

指鹽麸子的别名,屬于漆樹科植物。其果實成熟後表面會析出鹽霜,可用于調味。例如:

二、植物鹽霜

指某些泌鹽植物(如鹽膚木)葉片表面自然形成的鹽結晶,可刮取食用:

補充說明

木鹽在古代邊疆地區(如戎人聚居地)被用作食鹽替代品,反映了先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智慧。其名稱差異(鹽麸子/木鹽)也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疆邦比秉公辦理璧英不到得怵利刺槐次卷單耗吊問敵情丢車保帥陡壁懸崖泛龍舟鈇锧苟媮關繻國家裁判環堵幻身花嘴花舌缣巾噍咀加熱解當鋪接會金口玉言九參官沮淤開源立眉瞪眼黎氓爐鼎之客緑茸滅茬腩炙内舍恁等奴輩盤計葩藻劈地掊刻青靠勸募人勝説來説去說下驷車松話送交算命騰踯聽課秃兒屠狗頽陋衛子向闌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