鍉針的意思、鍉針的詳細解釋
鍉針的解釋
中醫九針之一。《靈樞經·九針十二原》:“三曰鍉鍼,長三寸半……鍉鍼者,鋒如黍粟之鋭,主按脈勿陷,以緻其氣。”
詞語分解
- 鍉的解釋 鍉 í 匙,勺子:“牽馬操刀,奉盤錯鍉,遂割牲而盟。” 鑰匙。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針的解釋 針 (針) ē 縫織衣物引線用的一種細長的工具:針線。 細長像針的東西:時針。 用針紮治病:針灸。 注射用的器具和藥物:針頭。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鍉針是中醫傳統九針之一,主要用于穴位按壓而非刺入皮膚,具有獨特的曆史背景和臨床應用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鍉針(拼音:dī zhēn)是古代中醫九針中的第三種針具,最早記載于《靈樞經·九針十二原》。其名稱源自“黍粟之銳”的形态特點,針頭圓鈍,操作時以按壓為主,故又稱“推針”。
2.形态與材料
- 長度:約3~4寸(古代度量标準)。
- 結構:針頭鈍圓如黍米,避免刺入皮膚;針身通常由粗鋼絲制成,也有骨質或硬木材質的版本。
- 柄部設計:部分鍉針的柄部纏繞鋁絲,按壓時可刮動以增強穴位刺激感。
3.功能與操作
鍉針的主要作用是“按脈取氣,令邪出”,即通過按壓經絡穴位,疏通氣血、驅散病邪。操作時需垂直輕壓穴位表面,配合旋轉或刮動手法,適用于體質虛弱或畏懼針刺的患者。
4.臨床應用
古代醫家将其用于治療痛症、氣血不暢等,現代則擴展至輔助調理慢性疾病,如頭痛、關節痛等,常與其他針具(如毫針、梅花針)配合使用。
5.九針中的定位
九針包括鑱針、員針、鍉針、鋒針等,鍉針因非侵入特性,在針灸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體現了中醫“以通為用”的治療理念。
如需了解其他古代針具或具體操作案例,可進一步查閱《靈樞經》或現代針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鍉針(dī zhēn)的意思是指用鍉(一種尖銳的工具)來進行針灸的治療。它由“鍉”和“針”兩個字組成。下面給你提供一些關于鍉針的詳細信息:
部首和筆畫:
- “鍉”字的部首是“钅”,表明與針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1。
- “針”字的部首也是“钅”,它的總筆畫數是7。
來源:
鍉針一詞來自于中醫針灸學,針灸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療法,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針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療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目的。
繁體:
繁體字“鍉針”與簡體“鍉針”意思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包括字形和組合。鍉針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其古時的寫法可能沒有太多變化。
例句:
- 醫生用鍉針在患者的穴位上進行針灸療法。
- 她去看中醫接受了一次鍉針治療。
組詞:
- 針灸:中醫學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針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 針灸師:從事針灸治療的專業人士。
近義詞:
- 針灸:用針紮刺來治療疾病的中醫療法。
- 針炙:一種中醫療法,用火燒或灼針來治療疾病。
反義詞:
- 藥物:通過口服或外用的方法來治療疾病的物質,與針灸療法有所不同。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