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銅章的意思、銅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銅章的解釋

古代銅制的官印。 唐 以來稱郡縣長官或指相應的官職。 漢 應劭 《漢官儀》:“千石至三百石銅印。六百石銅章墨綬。” 唐 岑參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詩:“縣花迎墨綬,關柳拂銅章。” 明 宋濂 《處州季君墓銘》:“手麾義旌,從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銅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銅章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指以銅材制作的印章,是中國傳統印章藝術的重要載體之一。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礎釋義

  1. 材質與形制

    指以銅(青銅、黃銅、白銅等)為原料鑄造或刻制的印章,通常包含印鈕、印台、印面三部分。印面刻有文字(如官名、人名、齋號)或圖形,用于钤蓋憑證。

  2. 功能分類
    • 官印:古代官員身份與權力的象征,如漢代“銅印龜鈕”為秩比二千石官員專用(《漢舊儀》)。
    • 私印:個人用印,涵蓋姓名章、閑章(詩詞、警句)、鑒藏章等。

二、曆史與文化淵源

  1. 起源與發展

    銅章最早可追溯至商周青銅器銘文,戰國時期成為官方信物。秦漢推行“玺印制度”,銅官印成為行政體系的重要标志(《史記·秦始皇本紀》)。至明清,文人篆刻興起,銅質私印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2. 工藝特征

    傳統銅章多采用失蠟法鑄造或直接鑿刻,印文風格渾厚古樸。如清代“皖派”篆刻家程邃的銅印,以刀法凝重、線條蒼勁著稱(《廣印人傳》)。

三、文化象征與收藏價值

  1. 權力與信用的載體

    古代“銅章墨绶”象征地方官員職權(《後漢書·輿服志》),民間契約亦需銅章钤印為憑。

  2. 藝術收藏品類

    明清文人銅章将書法、篆刻、鑄造工藝融合,如陳鴻壽“曼生壺”配套銅章,現藏故宮博物院。現代收藏市場對曆代銅官印、名家私印尤為珍視。

四、現代應用與傳承

當代銅章延續了傳統工藝,部分藝術家以銅為材創作生肖章、紀念章,并融入錾刻、蝕刻等技法。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将銅印技藝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範疇。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印章藝術史》(西泠印社出版社)
  3. 《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
  4. 《篆刻五十講》(上海書畫出版社)
  5.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玺印編》
  6.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www.ihchina.cn)

網絡擴展解釋

“銅章”是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古代銅制的官印,主要與官職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銅章指古代以銅為材質制作的官印,通常象征官員的職權。根據《漢書》記載,不同官階對應不同材質的印章,如六百石以上官員使用銅印墨绶,而比二千石以上官員則用銀印青绶。

2.曆史演變

3.使用對象

主要適用于地方行政官員,如縣令、郡守等。材質和绶帶顔色(如墨绶)共同構成官職等級的标識體系。

4.文學與文化引用

銅章常出現在詩詞中,既指實物官印,也隱喻官職。例如明代宋濂文中“朱衣銅章”形容官員身份。

5.材質與工藝

銅作為材料具有延展性和耐腐蝕性,適合鑄造印章。古代銅章多刻有官職名稱或機構名稱,例如“某官之章”。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書》《漢官儀》等典籍及曆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如需進一步了解官印制度,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白譔不吉钗股岔開次第藂藂從列打诃當寝蜑雨钿扇度制芳林苑房俎豐琰府考國道滑潤驚呼靖寐謹素既生魄久贊倦容決制局内人冷語冰人涼貨良衣聊曬犢裩牧令納胯那腰嘔氣扳害攀龍附骥朋愛扁枯骈列品核鬝俚起號侵車磬浄清潤輕省清籞瓊蘇融散軟綿深緻食士隨輩頭顱畏懷斡官喔喔無與倫比鮮紅宵燕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