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隱的意思、偕隱的詳細解釋
偕隱的解釋
一起隱居。《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後代詩文中“偕隱”一語,是用 東漢 鮑宣 桓少君 夫婦同歸鄉裡的典故。 清 錢謙益 《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使爾夫幸偕隱之有人,期沒齒而無憾。” ********* 《寄内》詩之一:“青山紅粉兩蹉跎,偕隱名山計若何?”參見“ 鹿車 ”。
詞語分解
- 偕的解釋 偕 é 共同,在一起:偕老(夫婦同居到老,如“白頭偕偕”)。偕行(妌 )。偕同。偕樂(?)。 和諧:“五字詩成卷,清詩少得偕”。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隱的解釋 隱 (隱) ǐ 藏匿,不顯露:隱藏。隱匿。隱居。隱士。隱諱。 傷痛:隱恻。 憐憫:恻隱之心。 現顯 隱 (隱) ì 倚,靠:隱幾(?)而卧(靠着幾案睡眠)。 現顯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偕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yǐn,其核心含義是“共同隱居”,多指伴侶、親友或志同道合者一起放棄世俗生活,歸隱山林或田園。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一、基本含義與構成
- 字義拆分:
- “偕”:意為“共同、一起”,如“偕老”“偕行”()。
- “隱”:指“隱匿、退隱”,如“隱居”“隱士”()。
- 組合意義:兩字結合強調共同選擇隱退的生活方式,帶有避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色彩。
二、出處與典故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最早記載于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流亡時,其隨從介之推的母親說:“能如是乎?與女(汝)偕隱。”()。
- 東漢鮑宣與桓少君典故:
後世常用東漢鮑宣夫婦共同歸鄉隱居的故事代指“偕隱”,體現夫妻同甘共苦、淡泊名利的精神()。
三、使用場景與文學引用
- 傳統語境: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夫妻或友人共同歸隱,如郁達夫《寄内》詩:“青山紅粉兩蹉跎,偕隱名山計若何?”()。
- 現代引申:可比喻脫離喧嚣、共同追求理想生活,如錢謙益曾以“偕隱”贊頌他人夫婦的志趣相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歸隱、遁世、隱居。
- 反義詞:出仕、入世、顯達。
“偕隱”不僅是一個行為描述,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高潔品格和恬淡生活的向往。其内涵從《左傳》的曆史典故到後世文學中的頻繁引用,均體現了對“共隱”精神的推崇(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偕隱
偕隱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偕的部首是人,筆畫數是9;隱的部首是阝,筆畫數是8。
來源
偕隱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出自《左傳·隱公三十四年》:“吳侵吳緩,自楚偕隱。”意思是吳國侵犯了其他國家,而楚國則偕同隱蔽自己,暫時不參與戰争。後來演變成指人與人之間相伴相隱,共同避世隱居。
繁體
偕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偕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偕的字形稍有不同,像一個人靠着另一個人,表示兩個人在一起。隱的字形也有一點差異,右邊多了一個小橫。
例句
1. 他們一起偕隱山野,過着甯靜的生活。
2. 為了逃避戰亂,他們選擇偕隱于鄉村。
組詞
偕逝、偕老、偕行、偕生、偕同等。
近義詞
共隱、同隱、同遁。
反義詞
同行、同住、同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