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把陳舊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 ********* 《無政府與民主政治》:“如今不過是略換花樣,實際是老調重彈罷了。”
“老調重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重複舊的觀點或做法,缺乏新意。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基本釋義
比喻将陳舊的理論、主張或技藝重新提出或使用。例如鄒韬奮在《無政府與民主政治》中提到:“如今不過是略換花樣,實際是老調重彈罷了。”這句話生動體現了該成語的貶義色彩,暗示表面變化但本質未改。
出處與用法
該成語最早出自鄒韬奮的著作(),現代多用于批評重複無新意的言論或行為。語法上常作謂語、賓語,如:“這篇演講毫無創新,完全是老調重彈。”
近義與反義
擴展理解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引申為重新拾起擱置的技藝(),例如多年後重操舊業,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常見誤讀
使用這一成語時,需注意其隱含的批評意味,多用于描述重複而無實質進步的現象。
《老調重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重複老一套的話語或行為,缺乏創新與變化。
《老調重彈》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老(ㄖㄠˇ)、調(ㄉㄧㄠˋ)、重(ㄓㄨㄥˋ)、彈(ㄉㄢˋ)。它們的部首分别是:⺼、言、⺲、弓,總共有25畫。
《老調重彈》這個成語出自明代文學家唐寅的《挽歌集》:“學友得之媿青宜人,連踏樽前老調重彈。”意為“學友得此謾罵他顔回容貌之人,一連重複薦祭之論調。”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用來形容言談或行動的重複陳舊,缺乏新意。
《老調重彈》是《老調重彈》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和現代有所不同。《老調重彈》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老調重彈。古代的書寫方式更加繁瑣,字形和現代也稍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1. 他演講時總是老調重彈,無法給人新鮮的感覺。
2. 這個節目的節目單一直是老調重彈,沒有任何創新。
組詞有:調子、調動、老套、重複。
近義詞有:陳詞濫調、故态複萌。
反義詞有:創新、獨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