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采問的意思、采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采問的解釋

搜集訪問。《後漢書·羊續傳》:“觀歷縣邑,採問風謡。”《元典章·吏部六·鈔法》:“ 真定路 總管 姚中 奉呈採問到釐革事内一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死後數月,自有那些走千家管閒事的牙婆每,打聽腳蹤,採問消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采問(cǎi wèn)是漢語中的一個書面用語,指通過詢問、探問的方式獲取信息或意見。其核心含義強調主動探詢與收集,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


一、字義解析

  1. 采(cǎi)

    • 本義為“摘取”,如《說文解字》:“采,捋取也。”引申為“搜集、采納”,如《漢書·藝文志》:“采詩夜誦。”
    • 在“采問”中,“采”取“搜集、探求”之意,體現主動獲取信息的行為。
  2. 問(wèn)

    • 本義為“詢問”,如《論語·學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此處直接指通過提問了解情況。

二、現代釋義與用法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探問;打聽。”

    示例:“采問民情”“采問真相”。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2. 《漢語大詞典》

    收錄“采問”詞條,釋義為“探詢;查問”,引《後漢書·窦融傳》:“遣使采問消息。”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0013-1

  3. 《古代漢語詞典》

    指出“采問”屬複合動詞,多見于明清白話小說,如《醒世恒言》:“采問鄰裡,尋蹤覓迹。”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3499-1


四、相關辨析


五、古典用例


“采問”作為書面用語,強調通過主動詢問獲取信息,承載探詢、調查的語義功能。其構詞邏輯清晰(“采”為手段,“問”為行為),適用于需體現嚴謹性的語境,如文獻、公文或曆史叙述。現代使用中雖漸被“采訪”“調查”等詞部分替代,但仍保留于特定書面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

“采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采問”由“采”(主動獲取)和“問”(請教詢問)組成,核心含義為主動向他人請教或探詢真相。既可用于知識學習場景,也常見于信息搜集行為。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風謠搜集:如《後漢書·羊續傳》記載官員“採問風謡”,指通過民間走訪收集社會動态;
  2. 案件調查:《元典章》中描述官吏“採問到釐革事”,體現官方調查場景;
  3. 消息探聽:《二刻拍案驚奇》用“采問消息”描述市井信息搜集活動。

三、現代應用延伸

  1. 學術研究:如莺歌鎮學童研究案例中“采問卷調查法”,指系統性數據收集;
  2. 工程領域:用于描述“薄隔水層帶壓開采問題”等專業調研場景。

四、與成語的關聯性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強調主動求知精神,如“通過請教他人增長見識”的積極内涵。


提示:該詞存在古今用法差異,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後漢書》《元典章》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制蚌帆嬖人不知所錯裁屬怅罔稠呼呼吹篪翠珰大驵得悉調審丢撇俸緞腐化改悟陔養膏物膈膜光燈規彩鼓頰古慤胡妲家境奸計挢舌竭智敬業考捶恐龍勞費靈蛇髻林濠買辦資産階級馬介夢蔔乃我困汝牌面館濆溢強殺千裡急凄洏輕船清克去除騷蘇賞共上源折罰釋銜實職聳立算作蘇氣唐棣甜不唧,甜不唧兒裼裘僞筍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