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愁苦貌。 漢 焦贛 《易林·姤之井》:“先易後否,失我所市,騷蘇自苦,思吾故土。”
“騷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騷蘇”形容愁苦的神态或心境,出自漢代焦贛的《易林·姤之井》:“先易後否,失我所市,騷蘇自苦,思吾故土。”此處的“騷”含有憂愁、煩擾之意,“蘇”通“愫”,指情緒,整體表示因遭遇困境而陷入苦悶的狀态。
使用特點:
參考資料:
此詞在現代交流中幾乎不再使用,更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場景。
《騷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形容一個人腦子裡充滿了浮躁、煩躁、憂慮等情緒,使人難以靜心或專注的狀态。
拆分的部首是馬字旁,其筆畫數量是12畫。
《騷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将内心煩躁不安的狀态比作馬在奔跑,索然無味的狀态比作蘇,所以形容人煩躁不安,就将其稱作《騷蘇》。
《騷蘇》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騷蘇」。
在古代漢字中,《騷蘇》的寫法稍有不同。騷的古代寫法為「騷」,而蘇的古代寫法為「蘇」。
1. 他最近工作繁忙,常常處于騷蘇的狀态,很難集中注意力。
2. 學習壓力大的學生容易陷入騷蘇的境地。
1. 騷動:形容局勢或人心的不安定。
2. 騷擾:指無理由地幹擾、困擾他人。
3. 蘇醒:指從昏迷或睡眠中醒來。
4. 蘇格蘭:一個位于英國的國家。
1. 憂慮:指由于擔心或不安而感到焦急。
2. 焦躁:指内心煩悶不安。
3. 煎熬:指長時間的痛苦折磨。
安甯:指心态平和,沒有煩躁和憂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