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夢蔔的意思、夢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夢蔔的解釋

(1).古代有 殷高宗 因夢見 傅說 , 周文王 占卜得 呂尚 的傳說,後因以“夢蔔”比喻帝王求得良相。 唐 呂頌 《賀陸相公拜相啟》:“葉一人夢蔔之求,副四海具瞻之望。”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啟》:“古先哲王之德也,有求必至,有開必先。是以 傅 呂 得於夢蔔, 申 甫 降於山嶽。”《宋史·富弼傳》:“古之命相,或得諸夢蔔,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花月痕》第四六回:“身居密勿之地,苟懷緘默之風,則宰相亦何常之有?一切凡人皆可為之,又何藉夢蔔以求也?”

(2).泛指做夢和占卜。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歸田》:“《國史補·自序》謂言報應,叙鬼神,徵夢蔔,近帷薄,則去之;紀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採風俗,助談笑,則書之。”參閱《史記·殷本紀》,又《齊太公世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夢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帝王求賢的典故。該詞由"占夢"與"占卜"兩種古代預測術組合而成,特指通過神秘征兆尋求賢能之士的政治行為。

從構詞法分析: "夢"本指睡中幻象,在《周禮·春官》中已有"占夢"官職記載,負責解析夢境預示;"蔔"即龜甲占卜,《尚書·洪範》載有"稽疑,擇建立蔔筮人",二者皆為古代決策的重要依據。兩字結合後詞義發生轉喻,專指君主通過神秘啟示求得治國賢才的過程。

典故出處可追溯至:

  1.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武丁"夢得聖人",後尋得傅說為相(參考《史記》卷三)
  2. 《齊太公世家》載周文王占卜得呂尚(姜子牙),即"飛熊入夢"的典故(參考《史記》卷三十二)
  3. 《後漢書·馮異傳》"昔文王以夢兆協蔔,獲呂尚于渭濱"印證該詞的早期使用

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雙重含義:

  1. 本義指古代君主通過占夢、占卜擇賢的決策方式
  2. 引申為對明君賢臣遇合的稱頌,如宋陸遊《投梁參政》詩"唯有《陟岡》詩,千古慰夢蔔"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呈現明顯的褒義色彩,常見于史書對明君治世的贊頌,以及文人對理想政治生态的寄寓。隨着時代演變,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其曆史典故義,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的曆史語境還原。

網絡擴展解釋

“夢蔔”一詞在傳統文化中有兩層核心含義,綜合文獻資料可作如下解析:

一、作為占卜活動的“夢蔔”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通過夢境占驗吉兇的迷信活動。古人認為夢境是現實的前兆或人神溝通的渠道,西周時期已設立專職“圓夢官”,形成系統的占夢理論。

  2. 方法與分類

    • 解夢方式:
      • 直解法:直接對應象征,如夢見日月預示與帝王相關,飛翔象征事業上升。
      • 象征法:通過類比推理,如房屋倒塌象征家庭危機,蛇象征潛在危險。
    • 六夢分類:
      分為正夢(正常夢)、噩夢、思夢(日思夜夢)、喜夢、寤夢(半夢半醒)、懼夢。
  3. 理論基礎
    結合陰陽五行、八卦卦象(如乾卦對應天、君父)和天象(日食、星辰)進行解析,強調“類比推理”的靈活性,甚至可将兇兆解釋為吉兆。


二、曆史典故中的“夢蔔”

  1. 帝王求賢的典故
    源自殷高宗通過夢境尋得賢相傅說、周文王占卜得呂尚的傳說,後世以“夢蔔”比喻帝王求得良相。如唐代杜牧曾用此典形容賢臣輔國:“傅呂得於夢蔔,申甫降於山嶽”。

  2. 泛指占卜行為
    在廣義上,也代指一切與夢境解析和占卜相關的活動。


補充說明

需注意,“夢蔔”作為迷信活動,其解釋具有主觀性和時代局限性。現代視角下,這類理論多被視為文化遺産而非科學預測方式。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占夢案例或曆史記載,可參考《夢蔔集要指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班禅額爾德尼補助材桀創聞出禅當事者董其昌堕倪沸波風概風雨晦冥伏箱供腳光宅咕嗒鬼磷洪鐘讙朱回敬講陳降生剪桐剿匪寄詞劫制金畜競競救生艇極笑開花帳苦酒昆圃羸弱利矢龍窠石鸾驚煤耗明黠納馬溺口樸騃被甲載兵掮客欺罔乳床入股燒鍋社會地位施髢説論騰翥貼邊圖冊往迹丸轉韋袍委順穩展渥恩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