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有 殷高宗 因夢見 傅說 , 周文王 占卜得 呂尚 的傳說,後因以“夢蔔”比喻帝王求得良相。 唐 呂頌 《賀陸相公拜相啟》:“葉一人夢蔔之求,副四海具瞻之望。”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啟》:“古先哲王之德也,有求必至,有開必先。是以 傅 呂 得於夢蔔, 申 甫 降於山嶽。”《宋史·富弼傳》:“古之命相,或得諸夢蔔,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花月痕》第四六回:“身居密勿之地,苟懷緘默之風,則宰相亦何常之有?一切凡人皆可為之,又何藉夢蔔以求也?”
(2).泛指做夢和占卜。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歸田》:“《國史補·自序》謂言報應,叙鬼神,徵夢蔔,近帷薄,則去之;紀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採風俗,助談笑,則書之。”參閱《史記·殷本紀》,又《齊太公世家》。
“夢蔔”一詞在傳統文化中有兩層核心含義,綜合文獻資料可作如下解析:
基本定義
指古代通過夢境占驗吉兇的迷信活動。古人認為夢境是現實的前兆或人神溝通的渠道,西周時期已設立專職“圓夢官”,形成系統的占夢理論。
方法與分類
理論基礎
結合陰陽五行、八卦卦象(如乾卦對應天、君父)和天象(日食、星辰)進行解析,強調“類比推理”的靈活性,甚至可将兇兆解釋為吉兆。
帝王求賢的典故
源自殷高宗通過夢境尋得賢相傅說、周文王占卜得呂尚的傳說,後世以“夢蔔”比喻帝王求得良相。如唐代杜牧曾用此典形容賢臣輔國:“傅呂得於夢蔔,申甫降於山嶽”。
泛指占卜行為
在廣義上,也代指一切與夢境解析和占卜相關的活動。
需注意,“夢蔔”作為迷信活動,其解釋具有主觀性和時代局限性。現代視角下,這類理論多被視為文化遺産而非科學預測方式。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占夢案例或曆史記載,可參考《夢蔔集要指南》等古籍。
《夢蔔》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夢(mèng)和蔔(bǔ)。這個詞的意思是通過夢境來預知未來。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夢境可以揭示神秘的信息和預示未來的事情。因此,《夢蔔》通常被用來形容通過夢境來預知未來的行為。
《夢蔔》的部首是木(mù)和蔔。部首木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而蔔則表示與蔔筮有關的事物。根據部首,我們可以知道《夢蔔》在字義上與夢境和蔔筮有關。
夢的筆畫數為13,蔔的筆畫數為2。
《夢蔔》最早出現在《字林》這本字典中,并且被廣泛使用至今。在繁體字中,《夢蔔》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區别。《夢蔔》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夢蔔」。這種寫法更加繁複,但仍然能夠保持與現代寫法的相似性。
1. 他每天晚上做夢蔔,希望能得到有關未來的指引。
2. 她開始相信夢境中的奇妙信息,并嘗試将夢蔔應用于自己的生活。
夢幻、蔔算、夢見、夢想
夢預、夢蔔預測
現實、現實蔔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