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集访问。《后汉书·羊续传》:“观歷县邑,採问风謡。”《元典章·吏部六·钞法》:“ 真定路 总管 姚中 奉呈採问到釐革事内一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死后数月,自有那些走千家管閒事的牙婆每,打听脚踪,採问消息。”
采问(cǎi wèn)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用语,指通过询问、探问的方式获取信息或意见。其核心含义强调主动探询与收集,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
采(cǎi)
问(wèn)
记者深入灾区,采问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
为完成调研报告,他四处采问专家意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探问;打听。”
示例:“采问民情”“采问真相”。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汉语大词典》
收录“采问”词条,释义为“探询;查问”,引《后汉书·窦融传》:“遣使采问消息。”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0013-1
《古代汉语词典》
指出“采问”属复合动词,多见于明清白话小说,如《醒世恒言》:“采问邻里,寻踪觅迹。”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3499-1
“融闻之,乃遣使采问消息。”
(窦融听闻后,派遣使者打探消息。)
“差人四下采问,并无踪迹。”
(派人四处查问,未发现行踪。)
“采问”作为书面用语,强调通过主动询问获取信息,承载探询、调查的语义功能。其构词逻辑清晰(“采”为手段,“问”为行为),适用于需体现严谨性的语境,如文献、公文或历史叙述。现代使用中虽渐被“采访”“调查”等词部分替代,但仍保留于特定书面表达中。
“采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采问”由“采”(主动获取)和“问”(请教询问)组成,核心含义为主动向他人请教或探询真相。既可用于知识学习场景,也常见于信息搜集行为。
部分词典将其归类为成语,强调主动求知精神,如“通过请教他人增长见识”的积极内涵。
提示:该词存在古今用法差异,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阅《后汉书》《元典章》等文献原文。
安徽省按诘邦桀爆趠八一面部秩昌教祠坛存札尔乃放饭流歠方诀奋袂服更拊石戆拙干粮个中攻取挂麪官纲归望寒兔花生满路夥多假模假式讲懽熸然徼循嫁娶解桎浄神就义嵁峻顆凍料世林莽立邑猫道末杀恼火拼争披泄倾否蛩韵啓邑山藻生人妇书虫子思惟遂遂踏潮巍昂违规味美思乌嗥无线电仙官仙姿玉色夏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