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緞的意思、俸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緞的解釋

作為俸祿支付的緞匹。《清會典事例·戶部·俸饷》:“ 杜爾伯特 等部落汗、親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劄薩克、臺吉等俸銀俸緞,照 喀爾喀 汗、王、公、臺吉之例頒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俸緞是明清時期官吏俸祿制度中的特定術語,指以絲織品(緞匹)形式發放的俸祿組成部分。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與制度内涵

  1. 俸:指官吏的薪給,《說文解字》釋為“祿也”,即國家定期發放的職務報酬。
  2. 緞:特指質地厚密、光滑的絲織物,屬高級紡織品。明清時期将緞匹列為俸祿支付形式之一,與銀、米并行。
  3. 俸緞制度:明代首創“折色俸”制度,将部分俸祿折算為實物發放。清代沿襲此制,《清史稿·職官志》載“俸銀、俸米、俸緞三者兼支”,其中俸緞按官職品級定額配給,如一品官年俸緞可達30匹。

二、曆史實施背景

  1. 經濟功能:緩解國庫白銀短缺,促進官營織造業發展。明代江南織造局專産“賞賜緞”與“俸緞”,其紋樣、尺寸均有嚴格規制(參考《明會典·織造》)。
  2. 等級象征:緞匹顔色與紋飾體現官階差異。例如清代文官五品以上可用雲紋暗花緞,七品以下限素緞(見《大清會典事例·冠服》)。
  3. 流通局限:俸緞不可直接流通,官吏常通過市集“俸緞折銀”換取現金,形成特殊交易市場(據《萬曆會計錄》載嘉靖年間俸緞折銀率達60%)。

三、文化延伸意義

“俸緞”在文獻中常隱喻官宦身份,如《儒林外史》第三回“藍緞補服,便是俸緞制的官袍”。其織造技藝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如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仍保留明清俸緞的“纏枝蓮紋”樣式。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10冊第108頁“俸緞”詞條
  2. 《明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82“俸饷”章節
  3. 清代内務府《緞匹庫則例》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
  4. 彭澤益《清代財政政策與貨币流通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76-81頁

網絡擴展解釋

“俸緞”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俸緞指作為俸祿支付的緞匹,主要用于清代官員或貴族階層的薪俸發放。該詞由“俸”(官員薪俸)和“緞”(絲織品)組成,字面意為以絲緞代替或補充貨币形式的俸祿。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

  1. 清代俸祿制度
    根據《清會典事例·戶部·俸饷》記載,清朝對蒙古杜爾伯特等部落的貴族(如汗、親王、貝勒等)會按例發放“俸銀”和“俸緞”,作為其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體現。

  2. 實際應用
    俸緞不僅是經濟補償,也帶有禮儀性質。例如在邊疆地區,緞匹因運輸和流通便利性,常被用于賞賜或俸祿支付,尤其是對蒙古、喀爾喀等部落的貴族。


三、延伸解讀

部分資料(如)提到“俸緞”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官職與榮華富貴。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對詞語的象征性擴展,需謹慎使用。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史稿》或清代經濟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闆本變主别才碧瑤樹部件采擇乘車戴笠從放倒好嗲聲嗲氣底糞隊伍多媒體系統方單方屏凡走飛災佛心天子服屦甘洌高良姜還回化日光天會酒虎韬郊陌警粹酒紅酒闌倨句居中可欲狂暴老着臉諒察陵曆慮表媒證冥言拿問年飯年近古稀溥漠纖夫淺醉輕豔遒進氣業祛塵容台喪資上替下陵商屯沙棠舟聖轍侮衊五濁惡世湘陵妃子歊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