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物的意思、膏物的詳細解釋
膏物的解釋
紋理白如膏脂的植物,如楊柳之屬。或謂膏為“櫜”字之誤,蓮芡之實其外有櫜韬。《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膏物謂楊柳之屬,理緻且白如膏。’ 玄 謂膏當為櫜,字之誤也。蓮芡之實有櫜韜。” 明 劉基 《鉛山龍泉》詩:“養德君子類,膏物農夫望。”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專業解析
"膏物"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義和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
本義指油脂豐富的植物果實或種子:
- "膏" 本意指油脂、脂肪,引申為肥沃、潤澤。"物" 泛指事物、物品。
- 因此,"膏物" 字面意思是指含有豐富油脂的植物性産物。這主要指某些樹木結出的果實或種子,其油脂含量高,可以用于榨油或食用。
- 最經典的出處是《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鄭玄注:"膏物,謂楊柳之屬,理緻且白如膏。" 這裡明确指出"膏物"是植物類别之一,特指像楊柳這類能産出白色、細膩如膏脂般果實的樹木。其他常被歸為此類的植物包括柞樹、楮樹(構樹)等,它們的果實或種子富含油脂。(參考《周禮》原文及傳統注疏)
-
引申指肥沃的土地或滋養之物(較少用):
- 由"膏"的"肥沃"義引申,"膏物"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指代肥沃的土地或能夠滋養萬物的東西。但此用法遠不如指代油脂植物常見和明确。
現代詞典收錄情況:
- 由于"膏物"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現代編纂部分)等常用權威詞典中,通常未将其作為獨立詞條收錄。
- 其含義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注釋中,尤其是對《周禮》等先秦文獻的解讀裡。如需查找其确切定義,需查閱《辭源》、《漢語大字典》等側重古漢語的工具書,或直接參考《周禮》及其注疏。(參考《周禮》及其曆代注疏作為理解該詞的基礎文獻)
"膏物"是一個源自先秦的古漢語詞彙,主要指富含油脂的植物(尤其指楊柳、柞、楮等樹木的果實或種子)。其核心含義建立在"膏"的"油脂"義和"物"的"物品"義之上。雖然在特定語境下可能有引申義,但其最經典、最明确的定義源于《周禮·地官·大司徒》的記載及曆代注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未收入常用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膏物”是古代文獻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注釋和植物特性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膏物指紋理白如膏脂的植物,傳統解釋中主要分為兩類:
- 楊柳類植物:因樹皮質地細膩、顔色白潤,被歸為膏物。
- 蓮芡類植物:部分學者認為“膏”是“櫜”(音gāo,指包裹果實的外殼)的誤寫,故膏物也指蓮、芡等果實外有硬殼的植物。
文獻依據
- 《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川澤……其植物宜膏物”,鄭玄注引鄭司農觀點支持楊柳之說,而鄭玄本人認為應為“櫜物”,即蓮芡類。
- 明代劉基《鉛山龍泉》詩中以“膏物”喻指有德行的君子,側面反映其文化象征意義。
争議點
該詞存在字形争議:“膏”與“櫜”因形近可能被混淆,導緻兩種解釋并存。現代學者多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原文及漢代注釋(參考、5)。
别人正在浏覽...
愛物兒班迎悲情不幸而言中財源蠶食鲸吞測角器尺有所短沖冠出舉大尉遲封禅奉順風恙更名攻蹂谷蠡王皓露厚貌深情皇姑唿扇簡易師範交砌交纓赍傳霁夕拘閉句絶科薅可惡姱大兩虎相争良選蠪侄露日孟常猛禽門廕目論僻窵親香茕孑求證日餔如堕煙海賞心悅目世世視蔭四豪踏局唐中歎重鐵闆一塊通紐王葛毋車無貳慮無賴賊鹹唐犀角